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2高考 > 高考语文 > 高考语文辅导 > 北京 > 正文

名师点评:2010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来源:北京新干线学校 2010-6-11 11:31:19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2010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北京新干线学校高考名师团语文教研组专家董晓平

  一、试卷实现了从高考到新高考的过度

  我看到试卷初始的第一感觉,是觉得这套试题成功的实现了由老高考到新高考的平稳过渡。今年北京市是实行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就是平常说的“新高考”。这套试题实现了平稳的过渡,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北京新高考的语文题能实现平稳过渡呢?

  我把试题还是比较仔细的看了一下,我觉得可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这套试题的命制理念比较贴近新课改的实际要求。因为在北京考试院的考试说明当中,就明确的突出了新课标里边最闪光的10个动词,这就是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考试说明就把这个东西突出出来,就是要考察学生平时在这十个动词所引领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的能力,也就是命题人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明确的考察学生在平时的语文活动实践中所形成的能力。因此,如果学生认真的在这三年当中,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有效的进行了这十个动词所引领的这些语文实践活动的话,应该考试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这次考试本身也验证了这个理念,这是一个原因。再一个原因,这套试题比较符合新课标来的这一届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此之前的两年当中,为了准备新高考平稳的过渡和软着陆,北京考试院做了一系列的工作。据我了解,他们曾经先后三次在近百所学校15000多人次当中进行过抽样的调研检测,通过这些为命题人员提供学生实际水平的一些有用的参考数据和资料,我想这也是今年的语文试题,虽然变化较大,但仍能贴近学生实际水平的一个原因。这是从难度上来说,今年比较平稳。从特色上来说,那就不能不说一说阅读延伸题,这是全国第一家提的提法,用这么一个方法来体现新课改后对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水平的考察,用这么一种新题型,究竟是怎么回事,究竟怎么样。看了这些题之后,我觉得今年的阅读延伸题第一次正式的在大规模的考试中亮相,应该说还是成功的。

  今年延伸题大概有这么两个特点:第一,阅读延伸题是依托文本阅读,不是单独的孤立的一个考试的题型。它是原来高考试卷里就有文本阅读,它是依附在文本阅读中,是整个文本阅读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不是突兀的这么一个所谓的怪东西、新东西,它是延伸下来的,这是一个特点。另外,今年的这两个阅读延伸题,一个依附在文言文文本,就是宋清传后面,一个是依托在现代文阅读,就是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散文《海棠花》,依附在它的后面。这两道阅读延伸题有有表面形式上的相似之处,每道题都分两问,10分一道题,第一问都侧重考察学生是不是读懂了文本。比如宋清传里让学生用文本里的例子,宋清是一个伤人,是一个卖药的,把宋清经商的特点,用文本里的例子解释一下,实际上就把那里边的事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海棠花》就难一点,是要把季羡林先生1941年在德国,那是60多年前了,季先生漂泊在德国,他的一种独特的心理体验,有个距离的问题。第一问,读懂作者是引导着考生深入到文本的字里行间的背后去挖掘这个文本的本旨的东西,那个意韵,要挖掘这个东西,往深了走。那个东西没有写在明面上,是藏在字里行间学生要去挖掘、把握的。第二问,跳出来了,离开文本。你要去谈你对文本里的那个本旨的东西,给了你什么新的启发,你有什么新发现、新感受、新领悟,让你个性化的那个东西答出来。所以,第二问是读出学生自己,第一问是读出文本,基于文本。第二是跳出文本读出学生个性化的自己,体现了阅读延伸题基于文本又不拘泥于文本的特点。

  今年毕竟是阅读延伸题的第一次成功的展示,应该说阅读延伸题绝不止这一种呈现的方式,今年是这样,不意味着以后一成不变永远如此,它应该是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完善。今年这种形式是成功的,但是不意味着阅读延伸题只有这样一种呈现方式,我想这是老师和同学们也应该了解的,因为我们还要准备2011年的考试,还要准备2012年的考试,应该有这么一种认识。

  今年整个试卷里我最欣赏的是文言文阅读这道题,就是宋清传这个阅读,我欣赏它。

  第一,我是觉得它的文本选得好,长短适中,我查了一下原文几乎没有删减,而且它是取自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文章,应该说堪称典范,考察学生应该用典范的文言文,柳宗元这一篇堪称典范。最为可贵的是这件小文能很好的古为今用,宋清当年经商的特点和他的为人之道,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是有积极启示的,他引导着考生关注现实的生活,即使是做几千年前老祖宗的这种文言文,但依然命题者想的是要引导学生古为今用,我觉得这一点是很可贵的,也是我欣赏这个题的很重要的原因。

  第二,这个题里有一个考察虚词的题,过去考察虚词的题都是文本里的句子和学过的课文对比着出,今年没有,8个句子4个选项都是文本里的,我觉得这个好,这体现了语境的作用,体现了把虚词知识的考察和文本内容的理解密切的联系起来。因此,我觉得这种小的变动很有积极意义。

  第三,它有一个很人性化的处理,它有一个文句意思翻译的题,四个选项,每个选项一个句子,这个题采取的是三对一错,四个里边三个句子解释都是对的,有一个句子解释有一点错误。这有什么好处呢?它就是把文本里的一些重要的但是又很难懂的句子用选项来处理,这样实际上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拐棍,帮助学生利用这个拐棍读懂文章,因为文言文难就难在读不懂。这种不拘泥于某一句的你得知道,但是我这样做是为了帮你把整个文意理解了,这样你来答阅读理解题就方便,所以这种人性化的处理,我个人觉得很好。

  当然这里边有一点不能完全令人满意的,比如也有些许遗憾的,就是在阅读延伸题里有一个句子,说宋清,“清之取利远,远故大”,没有让学生解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给解释出来了,就是宋清做生意的时候考虑比较长远,所以得到的利益也很大,大概是这个意思。让你用文本里边的例子来诠释宋清这句话的意思,但是给出这句话的解释对前边第九题的选项有一定的提示作用,这个也可能是命题者有意为之,为了降低难度,但不管怎么说,总还是留下些许遗憾。

  最后,每年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北京卷,大家都很关注作文,这是大家普遍关注的焦点,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占分多,150分它占60分,举足轻重。这个原因很关注。历来的作文题都很难评价,尤其我现在还没有看到学生的作文。因此,只能是一些主观的想法,不一定能够完全符合实际。这个题目我最直观的感受,这个题目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以此为题除了诗歌之外写一篇文章,随便写。这个题目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考生易于上手,人人有的可说。这是最直观的感受。平时所练之文比较容易用进去。但是这种特点也使我产生了某种担心,就是这个作文能不能有效的拉开考生的分数距离,实现60分的题应当承担的区分作用,这对整个试卷的区分度都是至关重要的。有报纸今天说北京作文题是以温总理的诗来命名的,我觉得报纸的这种说法,我个人认为不是很恰当。因为题目上没有说这个事,当然是有这样一个事实的,温总理确实写过一个名字为仰望星空的诗,并且在今年五四青年节的时候去北大,北大的学生书写了这4个字赠给总理,而总理当场写下了脚踏实地四个字予以回应,这个报纸上有报道,学生如果把这个事情作为一个作文切入的角度或者视角这完全没有问题,但是不是说这个作文必须或者只能这么些,这个题目本身没有提示这一点,实际上仰望星空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到这个东西,比较有名的是德国人康德,康德说过,“为我上者灿烂的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表达了康德对星空的敬畏之情。还有一个德国人海德格尔,他认为人类行走在大地上,永远都应该仰望天空而诗意的前行。我想命题者,也可能想到希望有些学生能够意识到仰望星空需要的是执着,是从容,是坚韧,甚至是痴迷。这样的话就有可能使得这个作文题在大多数人都有话可说的前提下,有一部分水平比较高的学生,他有可能说出一些更个性化的,因而也是更深刻的一些见解,那么当然命题者的这种良好的初衷最后还有待于阅卷实践来检验,究竟有没有这样的情况。我觉得这个作文题,这个作文题我很欣赏它的一个地方,我觉得它是注重引导学生去展示自己理性分析的水平,这跟去年正好相反。去年“一双隐形的翅膀”,这个取材于一个台湾歌手唱的歌,可能更多是的容易写抒情的东西,个人的情调。今年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可能更注重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理性分析的见解和水平。这对一个高中生来说,引导他们关注现实生活,引导他们去注重自己的理性思维水平的提高,肯定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

  二,专家指出:关注考察方向,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方可以不变应万变

  我想还是要关注今年的试题所体现的考察的方向,突出语文应用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另外,对阅读延伸题应该做进一步的研究,除了今年这样的一种呈现方式,当然有可能它一种呈现方式会稳定一两年,然后再研究,再往前发展。但是作为教学来说,不能简单的跟风,应该是按照考试说明和新课标的精神,对阅读延伸题的其它各个方面还应该进行研究。另外,对学生写作的引导,应该杜绝那种短视的简单应试的那种套路训练,而应该真正的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认识水平,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点击进入:2010高考答案

  点击进入:2010年高考试题答案交流论坛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柳絮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