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2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报考资讯 > 正文

高考填报志愿:地域、专业与就业如何抉择?

来源:新浪教育 2010-6-15 8:40:35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选择什么专业,如何看待各专业的就业前景,成为每位考生及其家长特别关注的话题,到底选择什么高校、什么专业,毕业后到哪儿去找工作呢?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这不能不成为考生关注的焦点。

  “学校所在的城市是不是很发达,风景是不是很优美?”

  “我今年理科高考成绩大约在540~550之间,不知道报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比较好?”

  “我是文科考生,高考成绩530,上哪个学校好呢?好就业点的。”

  “高考成绩是专科的水平,女孩报考什么专业好就业啊?”

  “大学生就业都这么难,上大学还有用吗?还有必要再考大学吗?”

  ……

  每年的高考志愿填报,诸如此类的问题无一例外地困扰着每一位考生。选择什么专业,如何看待各专业的就业前景,成为每位考生及其家长特别关注的话题。在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的今天,很多省份的高考录取率达百分之七八十。考生们上大学的压力比十多年前变小了,同时也增加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无疑是件大好事,可是到底选择什么高校、什么专业,毕业后到哪儿去找工作呢?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这不能不成为考生关注的焦点。

  基本定位:学校地域不应是主因

  对地域的选择很多时候成为考生挑选大学的重要参考因素。近几年,不管从考生报考的意愿,还是实际录取结果,从各地每年媒体的报道可以看出,都不同程度出现了一个共同现象: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地的高校录取分数都一致走高,这之中尤其以北京、上海两地的高校为甚。一本院校就不必说,二本院校的录取线很多都超过当地一本控制线,而有的专科学校往往达到或超过二本或三本省控线,个别学校甚至超过一本控制线,这对其他地方的高校来说,是很难有的。由此考生容易走入一个误区,认为沿海地区、发达城市的大学就是好。这就是地域的特殊性给考生报考时带来的集体地域倾向——这些地方的高校成了很多考生的首选。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针对不同的考生,应该有一些怎样的建议呢?

  首先,就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类型而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与结构调整,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结构更趋多样,逐步呈现全日制普通高校与成人高校、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协调发展的趋势,社区学院、企业学院、网络学院等新型高等教育机构蓬勃发展,共同承担专科、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对广大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讲,主要关注点在全日制普通高校。就这些高校的分类而言,不外乎大家常说的“985工程”“211工程”、教育部直属高校、其他部委院校、省属院校等等。另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高校的地域分布为考生多样化选择提供了可选择的广阔平台。但是,就考生个体而言,不同人有不同的要求,有的非名校不上、有的非某专业不去、有的非某地高校不予选择,大致上有这么几类情况。通俗地讲,无非是挑地方、挑学校、挑专业。

  为什么会出现考生的志愿高度集中于部分城市呢?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看重北京、上海等城市在经济、文化方面在全国的“前列性”,认为到这些地方求学,不仅能接受高校的良好教育,就读期间还能享有本地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而且就业机会相对较多,还可为今后的就业选择拨得头筹。这一点和近几年内地学生掀起的港校热一样,认为到香港读大学今后在香港工作或留学国外的机会就比内地高校高得多。二是有的家长和考生的面子思想作祟,觉得在北京、上海读书,考生本人和家长脸上很有光。从我们接触的很多考生或家长中,一谈到大学,首先了解的就是这些地方的学校。

  当然,我们不是反对考生选择经济相对发达、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求学深造,但是,针对不同的考生群体,毕竟还有考生自己的选择标准。是升学优先还是名校优先,抑或是专业优先、地域优先?这些地方的学校,要求考生的成绩有足够的竞争力,因为各地的录取事实已经一再凸显了一个问题:这些地方的大学录取分数并不一般。所以,考生在决定是否报考这些地方的高校时,先自我仔细掂量掂量,以免造成落榜的苦果。从以前有的考生的志愿看,清一色的北京、上海的高校,有的就是第一和第二志愿一个报北京的一个报上海的,从志愿填报就明显看出,考生就是想上这两地的学校。这样就会造成第一志愿一旦踏空、后面志愿全部浪费的结果。因为报考者多,一方面这两地高校分数较高,另一方面基本不会出现第一志愿不满额的情况。有的考生为了上北京、上海的高校,愿意填报这些地方的一般学校,也不愿意上其他地方在全国都很有名气的学校。

  例如,西部省份某考生,2005年630分高分落榜,复读一年,650分选报东部某名校,但是因招生计划少、报考人数多、竞争激烈,只能被安排到自己很不满意的专业,在此情况下,该生痛苦万分,苦读一年仍未达到自己满意的结果。如果他选择在同一层次的中部或者西部高校,应该会选择一个自己满意的专业。

  反之,某考生以同样的分数选择了西部某重点高校自己满意的优势专业,经过大学四年深造,毫不费力地以优异成绩被保送东部某名校研究生继续深造。两者相比,后者既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充分享受了高等教育资源,又实现了人生的理想。而前者则恰恰相反。这种选择就是太看重地域的表现,我们认为不值得。因为他们宁愿为学校的所在地倾注所有,而放弃到好大学接受更好的教育机会。所以,对考生而言,你是一味在高三的苦苦复读中一次次寻找自己满意的地方、高校、专业呢,还是先迈进大学的校门再进行人生的又一次选择呢?哪个更节省成本、更高效、更有利于自己发展呢?考生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应该主要是学东西的,并不是单单去感受大学所在城市的文化、环境、社会发展的成果。

  其次,在地域的选择上,就某一个省(区市)来说,考生除了选择以上地方的大学,还有根多考生的想法就是愿意留在当地。这就是地域选择比较窄的另一种体现。这也容易造成志愿扎堆。

  再者,不少专家经常提醒考生,填报志愿时要巧用地域因素。同样考分的情况下,沿海及一些大城市的学校可能录取无望,但报稍偏远地区的高校却往往能避开“撞车”,甚至还能被录取上相对“热门”的专业。所以在填报志愿时,片面追逐大城市是不可取的。

  还有,从高校办学特点上讲,不同地域高校,办学特色也比较鲜明,考生还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志向和特长进行选择。比如,某考生因中学阶段就对高原冻土有所研究并获得了青少年科技创新一等奖,以此特长获得了自主招生的初选资格,进入了西部某高校在全国很有影响的专业深造,并考取硕士、博士,成功晋级为国家科研领军人物,在重大科研攻关中频频获得大奖。尽管地处西部,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了优势专业,经过不懈努力,成功地实现了人生价值。

  在选学校和选地域时,也要兼顾到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比如考生选择的学校,为其在校期间和将来择业可提供的发展空间有多少,有些高校转专业政策比较宽松,培养方式灵活,有些高校对外交流的机会多,有些学校保送研究生的机会多等等。一般情况下,考生多愿意选择毕业后在自己所读院校周边,或者是在家乡就业,所以填报志愿时也要充分考虑就业的种种因素。

  总之,志愿填报时,大学所在的地域固然重要,它在思想观念等方面对考生的影响是无形也是至关重要的。这种看法是正确的,而恰恰是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束缚了考生的思维,让他们在选择学校时放弃了许多实力很强但往往认为地域位置不太理想的学校。因此,在淡化了地域因素之后,相信考生的选择面无疑会更加广阔一些。选大学,考生们一定不要过于看重地域环境因素,更不要一味追求某某地方的学校。在地域上要遵循把眼光放眼全国,而不仅仅只停留在几个地方,更多的是根据大学的实力来选择,哪怕有的大学处地很偏僻,如果大学本身实力不凡,相信你照样能在这里的大学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实现人生的梦想和价值。

  专业选择:

  兴趣应成为考生考虑专业的首选

  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和志向,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各专业往年录取分数,不要总是报一类专业,要平衡分布一些。因为现在都是网上录取,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将尽最大可能和考生联系,但是录取的时间非常短,考生和家长也要考虑到这一点。建议报考志愿时愿意服从专业调剂,增加录取的机会。

  一般来说,我们赞同考生将自己最有兴趣并且有一定报考把握的专业放在第一志愿,因为第一志愿确实比较重要,注意在后续志愿中适当拉开梯度即可。一方面考虑自己的爱好兴趣,一方面参考往年专业录取分数,最终选择合适的报考顺序。我们建议选报自己最有兴趣并且较有把握被录取的一个专业志愿作为第一志愿,并注意拉开梯度。

  填报专业志愿要拉开档次,形成合理的“梯度”。原则上第一专业的选择应该是 “跳一跳,够得着”的专业,即按自己平常的实力,需要做出一定的努力或者是高考临场发挥好,有希望录取的理想专业;第二专业的选择一定要稳妥,一般是高考正常发挥就能被录取的专业;第三专业应该选择万一高考发挥欠佳的情况下可以“兜底”的专业。

  相关推荐:考试吧:2010年高考试题及答案发布专题
       各地2010年高考成绩查询时间及查询方式汇总
       全国各地2010年高考分数线公布时间汇总
       各地2010高考填报志愿时间及志愿填报方式汇总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zhangyuq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