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65.5%的大学生表示将选择别的专业。很多大学在招生政策中,也明确了考生可以进校就读一段时间后重新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专业。那么,对于已经拿到考试成绩,“知分填报志愿”的考生来说,该怎样一步到位选择自己的专业呢?让我们来听听教育专家们的意见——
“四大误区”要避免
误区一:不重视专业选择
选择一所有名气的院校,的确有利于考生今后的成才和发展。因为好的学校学习环境好,师资力量强,进一步深造学习,出国留学等机会比普通学校优越一些。但是很多学生和家长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只考虑学校而忽视了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个专业。为了能步入名校的大门,而不惜以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为代价。
误区二:单纯以分数选专业
许多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仅以分数对号入座来选择学校和专业,对报考专业今后职业的发展前景了解甚少。填报志愿时,没有明确的方向,一切以分数来决定学校和专业。单凭历史资料中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对照自己考分来对号入座。
误区三:过于看重“热门”专业
有的考生和家长很关心专业的热门和冷门,认为“热门”专业将来回报率高,于是都往“热门”专业去挤,结果导致撞车的现象十分严重。如金融、经济专业等。
其实所谓热门的形成是和人才市场的供需密切相关的。当一个企业缺乏这方面人才时候,就要大量招聘,于是有人将之称为热门专业。当此方面人才供应过量时,这个职业就冷了。所以,专业的“冷”和“热”只是相对的,它是一段时间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反应。
家长应明白,专业本身不存在好与差,关键在于是否适合。适合考生的就是理想的,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热”与“冷”。
误区四:父母包办填志愿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太小,一切由家长包办填志愿。有的家长在没有充分考虑孩子的意愿下,完全从自身的喜好出发,希望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能通过下一代来实现。有的家长本身对有关专业的知识了解不多,盲目地跟风追求选择热门专业,认为社会上最流行的专业就是好专业,能够保证孩子日后就业和生活的稳定。
“两步走”选择专业
第一步:结合考生兴趣和潜能优势选专业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如果对一件事情兴趣盎然,就会乐此不疲,创新不断。每个人的兴趣点不一样,直接影响了他们将来上大学对所学的专业的兴趣。
一个人的性格与职业的适应性有很密切的关系,性格没有好坏之分,所谓“360行,行行出状元”,一般来说,外向的人更适合选择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行动能力和积极性的专业,例如管理、法律、经济、市场营销等,内向的人更适合选择能够发挥自己的计划性、敏感性、逻辑性的职业,例如研发人员、会计、技术人员等。
高中生的潜能在高三已经初现端倪,有点人擅长逻辑推理,有的人擅长形象思维,有的人对数字非常敏感,有的人有很好的文笔,这些潜在的能力和优势如果能够在专业上得到发挥,就会事半功倍,轻松地完成学业,轻松地取得成功。
第二步:了解专业特点选专业
事实上,很多学生上了大学才发现,学习的专业跟自己当初想的并不一样,很多学生发出感叹:“原来是学这个的啊”、“学这个专业的怎么还要做实验啊,我最讨厌做实验了”。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最好对所有填报的学校和专业有一个完整、清楚的了解,不能盲目地去报,不能“听名字不错”就胡乱填报了。这方面的信息包括很多方面,例如学校的地理位置、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力量、重点实验室、所在省的招生分数、招生指标等。
此外,考生和家长可以参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它是高等教育工作的一项基本的指导性文件,规定了专业划分、名称及所属门类、培养人才的业务规格和工作方向等。
相关推荐:2010年高考试题答案发布专题各地2010年高考分数线汇总
全国各地2010年高考成绩查询时间汇总
各地2010高考填报志愿时间及志愿填报 方式汇总
·2021高考复读人数再创新高 187万学生“卷土重来” (2021-9-2 16:55:40)
·后高考时代!考生和家长谨防这些骗局 (2021-6-23 19:48:22)
·2021高考成绩达不到这个分数 冲刺一本大学有点悬 (2021-6-11 10:08:06)
·2021高考今将全部落幕 考后要注意这些信息! (2021-6-10 9:28:02)
·2021高考报名人数:河南第一 四川是江苏2倍 重庆超京沪 (2021-6-10 9:06:14)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