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张骞 报道
为帮助考生和家长填好高考志愿,记者专访市教育考试院有关方面负责人,结合今年招生政策,传授志愿填报技巧,指点考生和家长填好高考志愿。
填报准备
第一步:了解高校办学条件和水平
考生要了解高校的办学条件和水平。从学校的隶属关系来看,有的是国家部委所属大学、有的是省市所属大学。除了隶属关系外,还要从一所大学是否是 “211工程”学校,是否是“985工程”学校来分析。
目前,全国30多所进入 “985工程”高校都是出类拔萃的高校,而进入 “211工程”的高校也仅有百所左右。此外,学校的师资水平和重点学科的数量,是学校办学水平的直接体现。代表师资水平的数据包括院士和大师级人物的数量、作为未来院士预备队的 “长江学者”的数量、博士生导师的数量等等。国家重点学科是经教育部对各个学校相同学科进行严格评审,将排名前一、二名的命名为重点学科,由于重点学科周围必然有一个高水平的研究教学队伍。相关学科越多,说明这所学校的办学水平越高。
第二步:了解高校专业真正内涵
考生要了解高校各专业的真正内涵。我国高等院校设置的专业现分为工学、理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军事学等12大类。
考生选择专业不能仅看专业名字新潮、前卫、好听,而应该对专业的内涵进行深入了解。在咨询时一定要认真咨询专业是研究什么的,学哪些课程,将来在哪些领域就业,以往就业率如何,未来的社会需求怎么样,招生计划多少,过去几年的录取情况,以及这个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水平,所在学科是否具有硕士点和博士点,这个专业有哪些名师等情况。了解这些情况后,再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由于专业选择和未来就业密切联系,考生应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
第三步:了解高校近几年录取情况
每个学校每个专业都有一定的分数要求,成绩达不到分数线是不能被录取的。但高校每年的录取分数线都不是在录取前人为划定的,它是由这所学校在某省(直辖市、自治区)报考这所学校的人数、招生计划、招生专业以及报考这所学校考生的高考分数等多种因素决定的,是经过招生录取这一环节自然形成的结果。报考的人数多于计划数而且成绩又高,那么录取后的最低分数线就会高,反之则相反。但今年实行平志愿投档,除了去年,以往几年的录取分数线对提前批院校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对填报一二三批志愿就不能以之为依据了。
第四步:了解高校录取相关政策
高校每年的招生政策以招生章程的形式向社会发布,填报志愿前考生要认真了解有关学校的招生章程,对其中录取规则等核心问题加强研究和咨询。录取规则包括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专业级差、对加分和降低分数要求投档考生的处理、有无相关科目成绩的处理、有无相关科目成绩或加试要求等内容,也包括专业培训对外语语种的要求、招收男女生比例、身体健康状况要求以及与录取相关的要求等。
填报原则
原则一:实事求是准确定位
考生在选择填报志愿时,要实事求是,全面地衡量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水平,既不要好高骛远、随意拔高,也不要妄自菲薄,一味地求稳,求保险,过分降低自己的志愿要求。考生准确定位是考生选择的基本依据。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考试成绩,再结合自己考场发挥的情况,给自己的高考估计个分数,了解自己在学校中的排名。然后,了解所在中学每年的录取情况,再把你在学校的位置放进去考虑。
此外,在衡量自己的实际水平时,除了需要估计自己的高考水平外,也应该综合估量自己在中学的学习成绩,以及个人特长,参加市级以上学科或科技竞赛的成绩、身体健康等情况。填报的院校应该与自己的学业水平相当。
原则二:专业优先或院校优先
实行平行志愿后,院校和专业之间,较难实现两全齐美,因此在填报志愿前,明确是专业优先还是学校优先就非常重要。一般而言,考生必须考虑以下几种情况:学校实力很强,该专业的教学实力也很强;虽然学校综合实力很强,但是该专业师资力量、教学设施较弱;学校与专业的整体情况都不佳;目前市场上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趋势等。
一般来说,专业对学生相对重要一些。因为,高等学校是由许多的学院和学科所组成的。一所学校的实力是由许多因素综合决定的。对考生来说,最关键的是要学到真才实学。因此,要加强对专业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就业方向、学籍管理等方面情况的重视。当然,学校的整体学习氛围、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也很重要,对学生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但如果学校条件再好,专业教学较弱,也无法学到真本领。
另外,选择专业时还要注意该专业在该学校中开设的时间长短,如果选择那些开设时间较短,完全不是该校原有专业特色的新专业时一定要慎重。
原则三:平行志愿间要有落差
为了增加被投档的机会,要处理好院校志愿间的落差。把握好“落差”,才能避免同一层次的志愿互相 “碰撞”。填报志愿时,不提倡把多年来报名人数多、录取分数高、层次相同的院校同时填报,考生承担的风险会比较大。考生所填的同批次志愿中,A志愿应当是录取“层次”较高的学校,其他志愿应由高到低顺序填报。如,A、B、C、D四所院校,可将之定为成:“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高校。但具体是“冲A、稳BC、保D”、还是“冲AB、稳C、保D”、或是“冲A、稳B、保CD”需要根据不同学校按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定位选择。考生可以多听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意见。
要提高自己的命中率,不但填报的学校志愿要有“落差”,填写同一所院校中的几个专业要有“坡度”,在以往录取中,有的考生成绩高于他所选填的学校志愿的最低录取分数,但结果未被录取。究其原因是所填的几个专业录取标准都比较高,其成绩没有达到所填专业的要求,又不愿专业调剂,这就是通常说的“填报志愿中专业选择偏高而且没有坡度”因而未能被录取,这是很遗憾的。
原则四:尽可能不要被退档
志愿表设了 “愿否调剂录取”一栏,用以表明考生是否愿意接受所填报的这所院校中其他未填报专业的调剂录取,一共有5个选项:愿意接受该校其他所有未填报专业的调剂录取;不愿意接受该校其他所有未填报专业的调剂录取;愿意接受该校除中外合作或高收费专业外的其他所有未填报专业的调剂录取;愿意接受该校除医科专业外的其他未填报专业的调剂录取;愿意接受该校除农林专业外的其他未填报专业的调剂录取。
要提醒考生的是,虽然平行志愿录取办法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但在具体的专业选择上增加了难度,因为如果专业选择不当,同样也可能被退档。而一旦被院校退档,那么只有进入该批次的征求志愿。对部分考生来说,愿否调剂录取选项是要进行认真思考的重点。
因此,考生和家长在选院校还是选专业问题上要有明确的意向,如果考虑以进好的院校为主,则可以“冲一冲”填报比较理想的院校,但必须对该校的专业“全部愿意调剂”;如果考生对就读的专业比较明确,则应考虑“稳一稳”、“保一保”,填报的院校志愿不宜过高,但退档后也能接受准备再征求志愿。
常见误区
误区一:志愿之间无顺序
有些考生和家长认为,实行平行志愿时, ABCD四个志愿是绝对平行,没有顺序的。这是错误的观点。考生个人志愿是有顺序的,当考生满足多所高校条件时,要按ABCD的顺序将该考生的档案分到首先满足条件的那所高校。
误区二:投档是“一档多投”
有些考生和家长认为,实行平行志愿时,是将考生的档案同时分别投到ABCD四个志愿的高校,然后由高校录取,考生选择其中一所高校就读。该想法也是错误的,目前还不能做到一档多投,只能按照考考生考分检索,依照考生的A、 B、 C、 D (或 A、 B、 C、 D、E、 F、 G、 H)的顺序依次检索,只要按序检索到考生所填报的某院校投档未满,该生档案即被投出,是一档一投。
误区三:A志愿被退落B志愿
有家长认为,如果学生考分达到了A志愿高校的投档线,但因为不服从高校的志愿调剂,被学校退档了,还能够再继续参与到B志愿的投档中,这是错误的。由于所有该批次检索分档好的档案都是同时投出去的,各校录取也是同时进行的,当被某一高校退档后,只能进入该批次的征求志愿环节了。
误区四:ABCD全是同层次志愿
有些学生填报志愿同一批次的4个志愿高校全部是同一层次的,而同一层次的院校考分之间容易相近,这等于降低了志愿的有效性,在填报志愿时是比较忌讳的。虽然说不同的考生考虑不同,但原则上到C志愿必须有落差。
误区五:平行志愿无风险
有家长认为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与高中招生一样,按计划1:1投档,没有退档风险。实际上,中招因为没有专业之分,可以按1:1投档。高招由于有专业匹配问题,加上不同的高校、专业有不同的要求,无法按1:1投档,要留有一定余量。如果考生定位不当,不服从专业调剂,也会带来退档风险。
因此,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应密切注意各校的招生方案,有些高校会明确在一定条件下 “见档不退”,学生可以把握这个机会。从去年来看,一本高校退档学生较少,二本高校因为招生人数大,被退档的可能性也会相应增加。
注意事项
■尊重考生个人意愿
考生填报志愿要从国家和社会需要出发,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实际能力,选择理想的高校和专业。从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的特点出发,对考生各方面的基础要综合衡量,对考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要充分重视,对考生本人的专业意向要充分尊重。
■正确看待“冷热门”专业
事实上,“冷门”与“热门”是相对的,会随着经济发展而相互转化。就每个考生来说,并非都适合攻读热门专业,考生应根据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实际能力选择相应的专业。在填报志愿时,避开一些过分“热门”的学校(专业),把选择志愿的面稍微拓宽一点。
■慎重填写好每一批志愿
在招生录取中,每一批高校录取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一批录取完成,未录取的考生的电子档案经整理后重新进入下一批院校录取投档,开始新一轮的录取工作。认真而慎重地填好每一批的每一个志愿,就能增加自己被挑选和录取的机会。考生不能过于自信,只填报某一批次的志愿,而不填报其他批次的志愿,为了增加录取机会,要认真填写好每一批志愿。
■根据专业要求填报志愿
本市今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科目仍实行3+X (3+综合+1或3+综合),综合为本科、高职(专科)必考科目。“1”为报考本科院校的相关科目,分别是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的1门。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应特别注意各招生院校对招生的专业在招收科目组上有否特殊要求。
相关推荐:2008中国大学哲学本科A++级专业学校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