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Q吧)渐近。我省在高考阅卷时,是执行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关于写作的要求中出现的“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的规定,还是执行原来的“每错3个字扣一分,不重复计算”,至今仍是未知数。太原市语委办专家认为,考生不必因此过分惊慌,影响到自己的心态;但对此也不可轻视,因为这一规定传达出了大纲想要达到的目的——引起人们对语文基本功的重视。
那么,哪些字算错别字?怎样在即将到来的高考语文考试中避免出现错别字?就考生关注的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太原市语委办的相关专家。
新规意在引起重视
考试大纲(语文)在写作的“基础等级”中加了一个注解,即“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重复不计”。太原市语委办的胡主任告诉记者,这条“政策”对目前的语文基础教学是一种警示和鞭策。不规范汉字的出现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表现,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对语文教学的不重视。高考大纲具有“指挥棒”的作用,这一注解势必会引起学生、老师对母语的重视。“其实,教育部门已经意识到了学生写字能力弱化的问题,有的地方已经发文要求中小学开写字课。文字是需要积累和记忆的,在高考中体现只是进一步强调而已。”
胡主任认为,“文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但是受电脑普及的冲击,学生对文字的掌握不断向读音上倾斜,对形和义的掌握逐渐放松,这使得学生在写作文时容易出现不规范汉字。例如,‘制定’和‘制订’这两个词读音和意义都非常接近,到底在哪一种语言环境下用哪一个词,考生未必能掌握。字、词是语文的基础,基础不扎实,作文的水平就会受到限制,两者是无法割裂开来的。”
近几年,太原市语委办对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时发现,大多数走过高考进入更高层次深造的学生,都会在对一门专业学科的钻研中逐渐淡忘对文字规范使用的要求,似乎文字规范已成了对中文学科相关专业学生的特殊要求。对此,太原市语委办的多志超副主任认为,对文字规范化的要求不应该只停留在中学阶段。文字规范化不是针对哪一个别群体或者是哪一年龄段的特殊要求,而是应该作为一种全民性的要求来进行宣传,使每一个公民都能够有规范使用汉字的意识。
同时,胡主任指出,错别字的提法比较笼统,因为繁体字不算是错别字,属于不规范汉字范畴;而不规范汉字指的是一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的汉字,即不符合吸收了汉字整理简化的新成果的字(词)典所规定的形、音、义的汉字,不等于错别字。一般地说,不规范汉字包括已废除的繁体字、异体字、旧印刷体字,也包括错别字。
哪些字属于不规范汉字?
哪些字属于不规范汉字呢?结合语言文字工作实践,太原市语委办的工作人员总结出不规范汉字的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别字 将字“甲”写成字“乙”,这是最大量的错别字。因为读音相同相近,如“账本”误为“帐本”,“粗犷”误为“粗旷”;又因为字形相似,如“气概”误为“气慨”,“装潢”误为“装璜”;还因为意义混淆,如“凑合”误为“凑和”,“针砭”误为“针贬”。再就是不明典故,如“墨守成规”误为“默守成规”,不知道“墨”指战国时的“墨翟”;“黄粱美梦”误为“黄梁美梦”,不知道“黄粱”指的是做饭的小米。还有,忽视语文法规,如“重叠”误为“重迭”,“天翻地覆”误为“天翻地复”。其实,早在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叠”、“覆”二字已经恢复使用。
二是错字 书写中笔画多或少,如“污染”的“染”经常有人在“九”中加上一点,“茂盛”的“茂”下面多加一点。
三是不规范的简化字 如写二简字(第二次简化字简称“二简字”,1986年国务院批准废止第二次简化字方案),将“玻璃”的“璃”字右边写成“力”,将“酒水”中的“酒”右边写成“九”,将“算术”的“算”写成“ ”,将“太原”的“原”写成“元”。
四是滥用繁体字 已经简化了的字仍然写成繁体字,这是用字不规范的表现,应该属于错别字的范畴。如常用的繁体字“觀點”、“表現”、“論壇”。
五是滥用谐音 如今许多广告词中的滥用谐音最多。如卖沙发的写成“坐想(享)其成”,卖饮料的写成“饮(引)以为荣”,卖蚊香的写成“默默无蚊(闻)”,卖衣服的写成“换(焕)然一新”等,这种谐音的滥用误导了学生对正确汉字的认识和使用。《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能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第十五条规定:“使用成语、词语不得滥用谐音字。”虽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对此条没有特别的规定,但建议学生在作文中尽量不要使用成语谐音。
六是书写不规范 汉字书写笔画要规范,不规范的书写会造成对字的理解有偏差。如“本”指草木的根或茎干,泛指事物的根本或者根源,与“末”相反,有的人写成“大十”上下结构,就失去了字本来的意义。
怎样避免出现不规范汉字?
怎样帮助考生在即将到来的高考语文考试中避免出现不规范汉字呢?太原市语委办的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是注意同音字和同音词不要混用 如把“残酷”、“艰苦”误作“惨酷”、“坚苦”,就是因为没有弄清它们意义上的差别而造成的。其他如“霄”与“宵”、“厉”与“励”、“克”与“刻”、“燥”与“躁”、“兢”与“竞”等也容易用错。考生应整理自己的错字库,进行强化训练。可以把自己历次的作文整理起来,认真检查和修改其中的错别字,从中找出自己错误频率较高的那些字,对此进行反复强化,形成一种本能反应。
二是注意形似字不要乱用 如把“眨眼”、“针灸”中的“眨”和“灸”误作“贬”和“炙”。其他如“析”与“柝”、“损”与“捐”、“遣”与“遗”、“例”与“列”、“刺”与“剌”、“绌”与“拙”、“炼”与“练”、“妨”与“防”等,形体相似,但意义根本不同,这类字如不小心,很容易出错。
三是注意对造字的理解,不随意多少笔画 有的字容易多写一笔,如“迎”、“奥”、“含”、“丧”、“步”,容易多出一撇、一横、一点、一撇、一点。有的容易少写一笔,如“梁”、“胸”、“零”、“拜”,容易缺一点、一竖、一点、一横。
四是注意对典故的理解,不曲解其意,不写别字 例如成语“破釜沉舟”中的“釜”指的是锅,“舟”指的是船。砸破烧饭用的锅子,凿沉船只,比喻拼死一战。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不少同学容易将“釜”错写为“斧”,就是不了解这个成语典故的缘故。
五是注意书写工整 一些形体相似的字,如果写得潦草,容易混淆不清,无法辨认。也有的人不按格书写,一字分成两字或两字合成一字,如将“桩”写成“木庄”,“峪”写成“山谷”等。考生在平时要加强抄写训练,这样能使自己做到手脑同步,可以有效避免书写失误。
本报记者郝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