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以“高考大纲”为依据查缺补漏,就知识的关联点展开联想,构建各章节的知识网络,使知识体系化。
第二轮复习中查缺补漏是相当重要的。在复习时,应先将高考“考试大纲”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对照“考试大纲”中的每个知识点展开联想,发现自己不够熟悉的知识点或知识盲点,要认真研读课本的有关内容,结合复习弄清、弄懂、按“考试大纲”的要求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
在查缺补漏的同时,要适时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抓住每一章内容的重、难点,找出每一章知识的关联点、延伸点;然后将知识的关联点串成线,就这条线上的每一个关联点展开联想,将所有与这关联点有关的知识扩展开来,画成图、列成表,形成知识面。最后,再将所有的知识面连结起来,形成知识网。这是一个将课本读薄的过程,知识经过这样梳理,学生复习时,将大大提高效率。
第二、以“精选题”为起点,课堂为平台,着力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内综合能力。
近年高考都是在重视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突出能力的考查,而且每年对能力的考查力度不断加大;另外,学生普遍存在知识点熟,但不知如何运用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高考复习的第二阶段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专门训练。在复习时,我采用专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根据第一轮复习的情况,从专题中精选出“常错题”、“经典题”等。上课的时候,首先要求学生细心研读题目,认真分析题目,引导学生如何将题目要求与题目给出的信息、有关的化学知识联系起来,恰当运用有关的化学理论知识来解题。解题后,我常鼓励学生进行题后再思考,探究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考查的技巧有哪些、解答的思路是怎样的、自己在什么地方不甚清楚;这道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采用其他解法如何解,比较哪种解法最佳;这道题若变换一下题目的条件,应如何解,变换一下题目的问题,又该如何解答等等。课后,要求学生将题后再思考的过程写成题析。老师再将学生的题析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出最有代表性的解题方法和题后再思考感悟,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对照着理清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当然,在精练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选用不同的题型,例如:可根据上年的高考题分别选实验题、推断题、计算题等等,分门别类地对学生进行训练,要学生比较每一种题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总结出每一种题目的解题规律。通过这样的训练,大部分学生的解题能力将得到提高。
[责任编辑:jinhu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