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变化;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民族关系等各方面的变化。
(1)社会经济:北方经济经历反复地破坏与恢复,南方经济迅速发展,从而为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础。
(2)经济制度:均田制、租调制的出现。
(3)政治制度: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的科举制。士族制度发展并达到顶峰。
(4)军事制度:府兵制的出现。
(5)民族关系:出现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二次民族融合的高潮,为隋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3、唐、宋之间的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变迁:
(1)政治:大一统到藩镇割据再到局部统一;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大改变;相权继续被削弱。
(2)经济:宋元经济在隋唐繁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经济重心由开始南移到完成;
(3)文化:由隋唐的繁荣到宋元的高度繁荣,尤其的市民文学的兴起与兴盛。科技在隋唐的基础上发展更为突出,对世界文明的影响也更为突出。
(4)民族:唐与宋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方式和地位显著不同。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实行汉化的改革,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突出。
(5)对外:指南针在航海上普遍使用;由水陆并举向以水路交往为主过渡再到元朝水陆都较为突出的局面。
4、元、明之间的变迁:注重元、明在政治、经济、对外关系和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总结其变化的趋势及其认识。
5、鸦片战争前后的比较。
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外关系、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等方面进行比较。
6、民国之前与民国的比较:注重以现代化范式归纳、比较其在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思想现代化、社会生活现代化等的表现及其异同,探究其原因的异同。
(2006年北京卷第22、23题)
六、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
1、历代对江南地区的开发问题。注重从利、弊角度分析其历史作用。
2、历代对河流的治理。
3、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注重思考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可联系世界史中相关知识比较,如工业革命后英国的环境问题。
4、城市化问题。某一个时代的城市化程度高或低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注重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些微型城镇(如唐朝的草市、明清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的蓬勃兴起);城市化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5、人口问题。包括人口的增加(中国古代是农业发展的表现的原因之一);人口的减少(主要是战争与动荡的结果);注重人口流动及其产生的影响,包括国内人口流动(如:古代史少数民族内迁、北民南迁、汉族向边疆地区迁移、政府移民实边等)和国内流向国外、国外流向国内;唐朝以来华侨开发南洋;美国历史上的有关移民问题。
[责任编辑:monin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