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20天看书分主次先后
最后冲刺阶段,不要把时间花在大量做题上,应当回归课本。最后20天里,课本要有重点,有先后顺序地看。
比如最容易的《必修三》部分,可以先看;再有,因试题本土化倾向明显,那么有关福建的内容就是重点;先看知识点框架,再对框架内知识点的异同处作比较记忆……
在有限的时间里,对一些难点内容,如自然地理部分的地球运动、地壳运动等,平时地理成绩在60分以下的考生可以跳过这部分内容,把其他基本的知识点掌握就可以了。
难题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为保证得分率,应以常规复习、课本复习为主,同时多加训练,尽量避免在考试中出现非知识性的失误。所谓非知识性的错误,指的是知识点表述不准确,高考中由于表述不准确这种非知识性的错误而导致丢分的约占10%。
而回归课本,熟悉课文,尽量用课本原文来阐述知识点,做到表述准确,无形中“捡”回了8-10分。
最后阶段应梳理知识点复习时要重视地图
高考突出对重点主干知识的考查,特别是考生对地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如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影响工业布局、交通线建设及港口建设的区位因素;区域定位、区域特征;大气运动、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成因;等值线图的判读;区域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常见的日照图及太阳周日视运动图的判读;台风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酸雨的形成及控制措施、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等。理解基本概念要透彻、准确,不可似是而非,这样才能学会运用专业术语答题。
高中地理中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比例约3:1,复习应以自然地理为主,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有机结合。初中的中国地理、世界地理部分侧重“区域空间定位”、“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区域认识方法”的内容。
但最后复习阶段,对于知识结构的梳理方法不同于初期阶段,建议按内容专题梳理,将所学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车云建议考生先看书,看了书之后自己总结一个结构图,而不是要看别人的资料进行总结,自己总结的东西容易记忆。
复习时应多注意地图,注意位置的问题。可以将重要的经纬线经过的地理事物进行记忆,考试时可通过这一点找到地图所表达的位置。
图形资料是地理学科的特色,复习时可将各类地图分类,归纳读图方法。例如:地理示意图、等值线图、剖面图、区域图、地理统计图、景观图。
三类考生复习策略
低分考生大胆放弃
中等考生争取突破
想拿高分细化知识
车云建议,低分考生最后20天要学会“重点突破,大胆放弃”。中等分数的考生复习内容不应该放在自己掌握得较好的知识点上,而应放在自己还没掌握好,又能够在短时间取得突破的知识点上。最后一个月,人文地理比较容易获得好的收获,要特别注意一下《必修三》这一本书。
对于想拿高分的考生,一定要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尽量避免低级错误。如知识结构完整,就要细化知识点,不要让知识点模糊。
一句话,大家都要“回归课本”。
另外,想拿高分的考生不能避开“地球运动”的内容,要掌握“时间计算”、“日期变化”、“周日视运动”、“晨昏线”这四类型的题目。
最后20天,考生要强化区域空间定位知识点,“区域分界线最容易考,考生要记忆一些典型分界线的经纬度,对于中国地图中的典型区域和分界线,最好还要记住形状,比如福建的武夷山等等,要能联系区域的气候归属,平常强调的六大经纬线要熟记。”车云最后强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