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叙事型结构
简单地说,叙事性文章就是通过一个情节(或人或事)去表达一个话题的。当然,文章中的人可以是“虚拟化”的人,譬如动物、自然物或想象物等,故事有现实中的故事、想象虚构的故事和历史人物小故事三类,其结构是建立在细节描写和情节叙述的基础上的,一般采用纵式结构,如莫泊桑的《项链》,文章以项链为线索,像螺旋一样环环相扣,一波三折,既引人人胜,又深刻地表达了主题。具体如下:一、序幕:慕奢华,不安小康;二、开端:借项链,大出风头;三、发展:失项链,乐极生悲——赔项链,倾家荡产——抵项链,十年辛劳;四、高潮、结局:假项链,真相大白。
叙事型结构适合于生活或社会类话题的写作,写作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 追求曲折效应。叙事时不宜直来直去,“一气呵成”,不然,文章就会显得平板、干瘪,行文缺乏波澜,如叙述方式上可用一点插叙或倒叙、情节设置上体现一点“落差”等。
2. 强调背景设置。人物活动、情节展开必然是建立在一定的背景之下,这一“背景”就是呈现人物、事件的舞台。为人物、情节设置一个特定的背景,这是叙事型结构模式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可以说,任何优秀的小说都离不开情景的有效渲染,好的环境描写不仅能渲染人事氛围,增强文字的情感色彩,而且使文章行文富有曲折的美感。
3. 挖掘典型意义。记叙文,记人或叙事是基础,但所写的人或事又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作者总得通过文中的人或事传达某种情感或思考,这就是人事的典型意义。很多记叙文,读后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更难说打动人心,很大程度上是没有挖掘出人与事中的典型意义。而且,考场作文的特殊性还要求对这种典型意义即话题观念作及时的暗示甚至明示,避免只见故事情节不见主题的现象。
阅读下面一篇有关“欲望”这一话题的佳作,体会叙事型文章在情节设置上的“曲折性”效应:
水晶花
灯红酒绿的城市,物欲横流的世界。(背景介绍,简洁。)
她漫步在车水马龙的街头,一个个流光溢彩的精美橱窗从她的眼中掠过。(特写镜头,人物出场。)
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对世界有着同其他人一样稚嫩的、“野心勃勃”的憧憬:她要上最好的大学,干人人羡慕的工作,开法拉利跑车,住全海景的别墅……
她的目光突然锁定在一个橱窗的一角,那是一颗她心仪已久的胸针,胸针上那朵晶莹剔透的水晶花是那样的诱人。她不知已经看过多少次它昂贵的标价,她不知背着父母饿了多少顿饭才存到了不到标价一半的钱。她只想拥有那朵光芒四射的水晶花,那是她拥有世界的开始。
雄心勃勃的女孩,忙忙碌碌地创造着未来。(一颗胸针,寄托着小女孩一生的梦想甚至是出人头地的欲望。陈述她的憧憬、雄心甚至野心,这是她对生活的“欲望”,为下文情节的突转作好了铺垫。)
直到有一天,一颗炮弹在城市的上空开了花。(战争开始了,情节开始突转。表达很见艺术性。)
凄厉的防空警报在号叫的时候,她还在惦记着她的水晶花。她还没来得及回过神来,身边已乱着一团。
她被人流挤进了离学校不远的防空洞。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尘土、汗味以及恐慌。
视线中,学校轰然倒塌。“该死!”人们纷纷咒骂,“怎么连学校都炸!”她同样感到愤怒:没了学校,她该去哪儿上学,去哪儿实现她的梦呢?恐惧,对未来的恐惧恶魔般地揪住了她的心。
此后防空警报和炮弹的声音已成了每天必不可少的音乐,渐渐的恐慌和愤怒已变成了麻木,她才意识到,完了,一切都完了。她的大学、工作、车子、房子……她现在只能呆在低矮潮湿的防空洞里,饥渴地等待写着“UN”的飞机,然后和一堆她以前最为不屑的衣衫褴褛的人一起去抢那些难噎的面包和水。
她感到悲哀,她曾经是一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现在却只能畏缩在防空洞里,为能否吃得上下一顿饭而发愁。她已经许久没有想过她的大学、工作、车子还有房子了,还有那朵诱人的水晶花……(战争降临,好大学、好工作、跑车、别墅等都变得遥不可及。战争破坏了生活,也毁掉了她对生活的梦想、对人生的欲求。这是文章情节的低谷点。)
直到有一天,她意外地在商场的废墟中寻找是否有残留的食品时,发现了它,它被埋在尘土里,但仍熠熠生辉。她不再关心它是否名贵。可以的话,她希望能用它换取一片面包以缓解难忍的饥饿。她明白了,炮火能把一切的欲望击得粉碎,除了求生的欲望。
她拍拍灰尘,把它别在胸前。她不再在意是否漂亮,她只希望她像那朵水晶花一样,能在战火中依然盛开,生机勃勃……(梦寐以求的水晶花还在,而且盛开如初。情节有了转机。)
是的,我们总是得陇望蜀,永不知足。可是当有一天灾难降临,当水晶花由欲念之花变成了生命之花,我们会发现,我们真正需要的,其实很简单。(经历了灾难之后,我们才发现真正需要的是对生的欲望。只要还活着,健康地或着,一切都还有希望。及时点题。)
[责任编辑:judyc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