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话题作文的创新篇──语言求美
[策略解读]
作文语言首先要通顺。“语言通顺”就是要用规范的现代汉语,不能用文言或半文半白的语言行文;遣词造句时,句式选用要贴切,努力克服用词不当,修辞不妥,不合语法、逻辑等毛病;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要上下衔接,一脉贯通,不要尚未理清思路就急于动笔,信口开河,凑字凑句,信手写来;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方式、目的和交际的场合、对象的差异,把语言表达得准确、清晰、连贯、得体。
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要让高考作文的语言亮起来,语言鲜活有文采,是每个考生都十分渴求的。那么,语言鲜活从何而来?有的是顺手拈来,有的是冥思苦索,但是,最根本的在于自己的文化积淀和语言修养。不读书,不看报,不实践,不思考,不研究新事物,不学习新鲜语言,不锻炼思维的敏锐,腹内空空,思想僵化,那么只能人云亦云,毫无鲜活可言。平日坚持学习积累,不断充实自己的语言仓库,不断进行语言的操练,才能厚积薄发,才能在关键时刻得心应手,写出鲜活的语言来。为此,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①在词语上下功夫。高考作文要力求词汇丰富,特别要恰当选用最有表现力的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语。②在句式上下功夫。要在文中善于变换多种句式,主要包括长短结合、整散结合、恰当使用变式句等。③在修辞上下功夫。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是增加文采、提高文章品位的重要手段。④在引用上下功夫。在高考作文中要注意适当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口语俗语、优美的诗句、歌词、广告语等,就更加能够增加文采。当然,鲜活语言总是以不同形式显示出力量,这种力量主要来自情感(作者的情感或人物的情感)的力量。
[请你试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学时代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当想起与老师、同学、家长在一起的时光,心里总会激动不已,感触很深。
请以“感悟中学生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佳作示例]
感受高三生活
陈丽君
高三了,真是个多事之秋。走进高三,体验高三进行曲,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紧张:生活的主旋律
紧张,不容置疑。每每看到楼梯口那块高考倒记时牌,心里便会莫名地紧张,甚至焦虑。毕竟十年寒窗,在此一搏啊!
每天,老师的工作已经固定化、一体化。老师抱一叠试卷进教室,不多时又抱着一叠考卷出教室。数学老师刚走,外语老师进来,还有地理老师见缝插针,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举起小黑板……同学每天每时每节课笔耕不辍,忙着解未懂之题,忙着向老师请教,忙着订正试卷……为了七月的那个未知数,紧张是唯一不变的基调。于是乎,学校、食堂、教室三点一线是不变的航向;抓紧时间吃饭,抓紧时间骑车……只为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
然而,紧张并没有吞噬我们。在繁重的学习中,我们体验着生活充实的兴奋,感受着紧张生活的步伐。
牢骚:生活的小夜曲
高三阶段,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
“唉,考试太难了,我看我希望不大。”甲垂头丧气,一脸苦行僧模样。
“本人已数月不知电视为何物,不知音乐是何味了。”乙苦苦地唉叹着。
“死定!今晚2点35的足球赛是看不成了。真是……”丙的心境深得球迷的理解。
“啊呀!差点忘了大事,下午历史还要模拟考试呢?”丁的一声提醒,惊动了梦中人。于是大家各就各位,赶紧备战。
牢骚,为高考而发;议论,因高考而起。反正牢骚、议论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听多了也就自然了,仿佛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支小夜曲。
希望:生活的狂想曲
“报纸上说了,今年大学扩招,咱们都大有希望噢!”传播信息的同学眉飞色舞地告诉大家。“对呀,对呀,大家好好努力,一定能行的!”临近高考,大家都诚心诚意地彼此鼓励,彼此加油──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百分之百的努力。特别是学校在家长会上一次又一次地发布的招生信息,更使我们的信心指数不断上升。“对!下定决心,努力拼搏吧!”
高三啊,高三!高三的生活仿佛是人生中一篇最最扣人心弦的乐章。紧张的主调让我们振奋,灿烂的希望与我们同行。走进高三,走进生活,不远的将来,就会走出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
[简要评析]
本文特别注重语言表达。文中或文白兼用,或化用成语,或套用现代流行语,或比喻或拟人,颇具可读性。如“多事之秋”“苦行僧模样”“惊动了梦中人”“信心指数”等等,尤其是结尾的一组排比,很具感召力,使文章增色不少。
[迁移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那已是他在一年里失去的第六份工作。北风呼啸的寒冬里,他窝在自己的小屋里,向朋友诉说自己的沮丧。
他拥有英语八级证书,第一家公司却认为他口语不过关;他是电脑二级程序员,第二家公司却嫌他打字速度太慢;他与第三家部门经理不合,主动炒了老板;接连地,第四家、第五家、第六家……
他愤愤不平地说:“一次次全是失败,让我浪费了一年的时间。”
朋友一直耐心倾听,此刻说:“讲个笑话给你听吧:一个探险家出发去北极,最后却到了南极,当人们问他为什么的时候,探险家答:”因为我带的是指南针,我找不到北。‘“
他说:“怎么可能呢,南极的对面不就是北极吗?转个身就可以了。”
朋友反问:“那么失败的对面,不就是成功吗?”他蓦地愣住了。
读了这一段材料,请你以“成功有多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在河边钓鱼,他钓了非常多的鱼,但每钓上一条就拿尺量一量,只要比尺大的鱼,他都丢回河里。
其他的钓客不解地问:“别人都希望钓大鱼,为什么只有你将大鱼丢回河里呢?”这人轻松地回答:“因为我家的锅子只有尺这么大,太大的鱼装不下。”
请以“鱼与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思维点拨]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关键是如何扬长避短,让自己的长处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失败和成功,有时就是“一转身”之别。文章立意可以是“成功并不很艰难”,也可以是“成功确实不容易,但要迎难而上”,不宜写成“成功一点也不难”。从写法上考虑:若写议论文,应重点说清成功不难(或很难)的理由,可以点面结合地阐明成功者必备的素质,要精选富有时代感的事例加以论证;若写记叙文,要着力写出自己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的真实体验;若写小小说,可以编述某人因某项素质(如注意扬长避短,乐观,有耐心,能抓住机会)突出而赢得成功的经历,也可以描述某人总是与成功失之交臂的故事。
2.材料中涉及到的“鱼”是具体的、实在的,但我们审题时却必须对它进行转化和引申。很显然,这里应该比喻为“物质生活”“生活享受”或是所要完成的任务等等,而“欲”就是人对这种生活或是任务的欲望。因此,“鱼与欲”之间的关系就成了欲望和享受之间的关系;再联系材料可以看出,“鱼与欲”这两者间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不可或缺,那就是自身的“承受能力”,因为承受能力制约着“鱼”和“欲”,超出了自身承受能力的“欲”是不切实际的痴心妄想。因此,我们不妨用一句比较通俗的话来诠释这一话题:有多大的能力办多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