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上海高考作文阅卷6月17日下午结束。作为首批“90后”的考生,今年进入高考(Q吧)考场的他们在描写《他们》这一主题时,作文中表现出的新意大大出乎阅卷老师的意料。而今年高考作文在阅卷上的宽容度也大大增加,作文中所涉及的敏感尖锐问题,如弗洛伊德性学论、理发店小姐现象等,都获得60多分的高分。(6月19日《东方早报》)
此次上海作文阅卷者的“宽容度”,很值得赞赏。它向考生传递的信息是,不必过多地去考虑阅卷者的态度与喜好,首先应该表达真实的自我,选择最能表达自己写作才能的内容书写,只要写得好,写谁并不重要。而且,我们看到,确有一些考生做到了。
但是,这样的信号传递还远远不够。诚如新闻报道中所说,“作文中表现出的视角开阔、笔触尖锐大大出乎阅卷老师的意料”,“今年高考作文在阅卷上的宽容度也大大增加”,为此,家长和老师,会有这样的疑虑:今年学生写作“出乎意料”的“大胆”,得了好的分数是运气好,遇到了宽容的阅卷老师,那明年呢?明年要是阅卷老师不“宽容”,那么,选择敏感话题、持独特观点的作文,得分就难说了。
在这方面,国外大学入学考试的作文出题,可作借鉴。他们不但有多个题目可选,而且在题目的设计上有不少就明确没有“标准观点”,而要考生表达自己的独到观点。比如,某年美国西北大学作文题(类似于国内自主招生面试题),有4个供选择,它们是——“谁是你们这代的代言人?他或她传达了什么信息?你同意吗?为什么?”“有种理论认为:伟大的领袖人物都是由他们所处的具体的时代创造产生的。照你的看法,伟大人物的产生,是由于所处的环境,还是由于个人的特质?试举出一位人物来支持你的观点。”“在愚蠢的错误和聪明的失误之间总是存在着重大的不同。请说一说你的一个聪明的失误,并且解释一下它怎么给你或他人带来益处。”“罗马教皇八世Boniface要求艺术家Giotto放手去画一个完美的圆来证实自己的艺术技巧。什么看似简单的行为能表现你的才能和技巧?怎么去表现?”而法国高考理科作文题,也有3个供选择,用4个小时写作,分别是“艺术是否改变我们的现实意识?”、“ 演示是否是确认现实的唯一手段?”、“ 评论叔本华《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的一段文字。”这样的题目,是不是可以引导考生更自由地发挥,并给基础教育带来某些改变呢?
我们希望,今年上海高考作文阅卷能对未来出题改革有推动作用。让学生摆脱依照出题者的思路来写作文的习惯,逐步做到“我笔写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