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3年,上海今年高考(Q吧)真正出现了一篇满分高考作文,这篇文章描写作者对农民工子女的观察、关爱,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社会责任意识感,获得所有阅卷老师的一致好评,并赢得70分满分。阅卷专家分析文章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视角独特,关注农民工的人很多,但是关注农民工子女的人却很少。(6月19日新华网)
对此,专家不吝赞美之辞,从各种角度进行分析,而我觉得此文最大的亮点不是“社会责任意识”,而是反映了城市对外来务工者群体的持续性关注:不仅城市中的成人群体在关注农民工的当下境遇,城市新生代也在关注他们的子女未来的命运走向,城市对他们的注视是全方位和世代性的,在农民工的现状和未来之间,涌动着城市对他们不间断的情意。而只有城市对农民工命运的关注没有“断层”的危险,他们融入城市的希望才可能真正实现。显然,作文充分表达出来自城市的这份不离不弃、心手相连的温暖情意。
更让人感动的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他们,终将成为我们!反映出作者对农民工和城市关系的深度思考。命运是可以发生转换的,城市对农民工群体的同情,不该有优越心理:我们可能就是从他们中脱胎而来,而他们通过努力,也将成为今天的我们。拥有这种思考,我们才不会对农民工抱以居高临下的“同情”,才可能真正尊重,接纳和承认他们为城市所做的一切。同时,这也是对农民工子女的精神激励,只要自强不息,他们就完全可能成为城市的新主人。
作文从情感的角度出发,一句“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深刻揭示出农民工悲剧性命运的本质所在。让我们看到城市新生代们不是一群只会读死书的学生,还是社会的观察家和思考家,这些观察和思考将带入并影响到未来的城市管理格局,让我们从中看到未来社会进步的新生力量。
另外,通过作者对“农民工二代”的细腻观察,还让我们发现农民工子女的悄然成长:父母的艰辛打拼,让他们过早懂得了生存,并珍惜这得来不易的一切。他们会“做好简单的晚饭等着劳作的父母归来”,他们骄傲地宣称,“学校很小,我们的成绩不差”“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这些稚嫩的心声,让人欣慰。这些自然的本真的叙述,真正让我们感到了来自下一代的暖意:不管是城市新生代,还是农民工新生代,他们都在成熟和长大,城乡隔阂没有造成彼此的心灵距离,相反,让他们学会了友爱和情同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