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填报志愿能反映考生的整体实力,高考前依据历次模拟考试成绩以及平时实力填报出来的考生志愿,一般都能实现比较好的自然分层。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爱好的考生报考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院校,考生志愿分布自然发散,可以有效避免某些院校考生志愿“扎堆”。
填报志愿时,除了要遵循填报志愿的一般规律,如填报好第一志愿、拉开梯度、对自己和报考高校进行定位等,还要充分考虑性格兴趣因素。
考生要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有清醒的认识。个人性格特征与职业特点的最佳匹配,是确定专业选择的重要前提。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获得成功,与他对所学专业和准备从事的职业是否有浓厚的兴趣,与他的性格、气质特征和他要从事的职业是否相适应有着极大的关系。在选报志愿时,考生一定要从自己的专业兴趣和性格、气质类型出发,从个人特征与职业特点的最佳匹配来选择相关专业和院校。
考生在分析自己的个性特点时,可以把自己不同的个性特点综合起来,然后来确定自己的学业发展方向。
(1)现实型的人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但交际能力较差,比较适合工科类、农林类或口腔医学等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专业,如机械工程、焊接工艺及设备、计算机应用、工业与民用建筑、木材加工、淡水渔业等。
(2)调查研究型的人一般具有数学或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和研究能力,但通常缺乏领导能力,比较适合学习理科类、医学类、宏观经济理论、教育心理学以及工科中偏重研究开发的专业,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经济学、统计学、临床医学、药学、材料科学等。
(3)社会型的人具有社会交往能力,但缺乏机械或科学方面的技能,比较适合师范类、历史学类、政治学、社会学、行政管理学等。
(4)艺术型的人一般具有写作、音乐或艺术方面的能力,但常常缺乏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比较适合在文学、美术、装潢艺术、服装设计、表演、音乐等专业方面发展。
(5)进取型的人一般具有领导和口头表达能力,但缺乏科学研究能力,比较适合学习外贸、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法学、新闻学以及管理类专业。
(6)常规型的人一般具有计算机能力和文职人员办事能力,比较喜欢从事按规定安排好的日常工作,适合学习会计学、审计学、文秘等。
考生还要注意不要填报自己身体条件受限的专业。许多专业对考生的身体条件是有限制的,如色盲者不能报考生物、化学等专业,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考生不能报考食品类专业,还有一些专业对考生的身高、耳鼻、四肢等有限制,填报志愿时一定要仔细阅读体检标准和高校有关规定,避免盲目报考。对许多考生而言,要迈入大学校门,不仅要考虑分数,还要考虑经济承受能力。考生选择专业时,要结合自己的分数来分析家庭的经济状况。
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身体条件后,就要规划出自己将来的发展目标,即职业生涯规划,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向哪个方面发展。一是弄清选择的专业与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是一种什么关系。是把专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还是把专业作为从事其他新职业或继续深造的基础,如果是后者,应淡化“专业”的概念。如果准备继续深造就应该选择综合性或多科性大学的基础性学科,如果想直接就业,应选择专业培养水平较高,应用性较强的专业。
二是要预见未来。在填报志愿时要有前瞻性,既要考虑当前人才市场的需求,又要善于寻找、发现那些现在还不被看好、但将来有着比较广阔就业前景的长线专业。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社会需求也是瞬息万变,而且教育具有滞后性,4年以后所学专业的社会需求情况很难说。所以不要一味追求热门专业,冷、热之间是有转换的,非名牌大学不上,非热门专业不读是错误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