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利用“大小年”工具避开高峰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往往要参照前几年,特别是上一年某高校在当地的录取分数线。如果上一年某高校录取分数特别高,当年的考生就会因为担心报考该校不被录取而纷纷改报其他学校,从而导致该校报考人数减少,分数线降低;而下一年的考生看到该校上一年报考人数少录取分数降低,于是就纷纷报考该校导致考生人数增加,因此该校的录取分数线又自然会升上来。这就形成一所高校在当地录取分数线一年高,一年低的“大小年”现象。考生及家长在填报志愿时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正确把握“大小年”问题,全面分析某校三到五年的录取分数的变化,找出相应的规律,避开高峰(大年),寻找低谷(小年)。
[举“案”说“法”]
案例1:兵法与“大小年”的完美结合
成都理科考生胜利,高考成绩601分,录取结果:电子科技大学。
当胜利拿到601分的高考成绩,他简直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心中真是百味俱有。高考结束后,根据考试的发挥情况,胜利和他的父母都寻思着,能考个二本院校就算谢天谢地了,没想到不仅上了重点分数线,而且还超了三分。高兴之余,如何填报志愿却让他们一家犯了难。雄心在胸的胜利,宣布了一个爆炸性的决定:他要冲刺位于成都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这个消息一宣布,他周围的人都惊呆了,都以为胜利简直疯了。他的班主任告诫他:你这个决定很冒险的,因为在四川,上了一本线可并不等于可以上电子科技大学,况且根据电子科技大学的录取情况看,该校连续三年的录取分数线都高过一本分数线一二十分,……听到这些胜利动摇了。他翻来覆去思考权衡,回头重新分析自己志愿的可行性:不错,电子科技大学每年的录取分数线是高过一本线许多,但自2002年到2004年分别是:558分、496分、561分,录取分数线出现了“高、低、高”起伏变化的“大小年”现象,依据分析2005 年该校应当是小年。同时,2005年是四川省首次实行知分填报志愿,由于一些考生受怕志愿扎堆的心理的影响,很可能会避开该校,从而造成电子科技大学某一分数段出现断档现象,因为志愿扎堆和志愿断档,是考后知分填报志愿的两大不足。再者,即使冲刺电子科技大学失利,还有二本在等待着,而且这本来就是自己的定位。想到这些他便大胆地向既定的目标进发,结果他也成功了。
点评:高考志愿填报也是一种博弈,在拼分数的时候,也在拼对当年本省录取现状、对自己心仪学校情况的掌握,也拼知识、拼胆识、拼心理承受能力,但这不是强拼硬拼而是智取,本案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案例2:巧用“大小年”,外省上重点。
湖南理科考生冬冬,高考成绩为546分,录取结果:武汉大学测绘工程专业。
2005年湖南理科一本控制线为544分,冬冬面对仅高出一本分数线2分的成绩,不知道自己的志愿究竟该怎样填才对。在省内能引起他报考欲望的就只有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那么几所,而这些在全国都有名气的著名大学,一定是省内许多高分考生竞相追逐的对象,肯定很火爆,就凭自己的这点分,要去参与竞争那简直是等于到虎口拔牙,风险太大。想来想去冬冬决定到外省的高校去一试身手,但他也不想跑得太远,就想到毗邻的湖北选择自己的学校。一来湖北是我国中部经济发达的省份;二来湖南、湖北气候生活环境差不多,三来回家也挺方便。他先向一位2004年考上武汉大学的师姐求教,问问看报这所著名大学如何?当师姐听了他的分数后,摇摇头说:希望不大,因为去年她以高出一本线60分左右的成绩,才好不容易挤进武汉大学的门,并且特别强调说,据她掌握的录取情况,该校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的录取分数线都高过湖南一本线60分左右,可谓居高不下。可冬冬没有听信她的话,通过查阅录取资料他发现,武汉大学理科类录取分数线,自2002至2004年在湖南呈现出“高、低、高”的“大小年”起伏变化情况,如果不出意外,2005年武汉大学在湖南的录取应当是“小年”。分析到这里他决定就报武汉大学。为了稳妥起见,他避开了该校的热门专业,而选择了相对较冷的测绘工程专业,而这个专业仍是武汉大学的重点专业。事实证明了他的分析和判断,结果如愿进入武汉大学测绘工程专业。
点评:仅以高出一本线两分的成绩,就迈进全国有名的武汉大学,不得不佩服冬冬的勇气和正确驾驭录取形势的能力,如果将“大小年”用好了,的确可以获得意外收获,冬冬的志愿填报经历,不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