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分不是“万能”
根据我市出台的加分政策,可加20分的考生有10类,可加10分的考生有4类,可加5分的考生有3类。凡是符合规定加分政策的,市招办会用“自然分+加分”后,进行投档。考生可灵活运用政策,为自己获取更多的录取机会。
但郑朝卿同时表示,加分并不是考生想象中那么好用。出档之后,学校认不认这个加分,各种名目的加分到底能增加多少“好感度”,还得高校自己说了算。越是名校,越是谨慎对待“加分”。
一般来说,含金量最高的加分是数学、物理、化学这三大学科类竞赛的获奖加分,其次是生物类、信息类竞赛的获奖加分,像“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二级运动员”等称号,不少名校根本不认。
郑朝卿建议考生,如果加分的名目不过硬,最好按照考试的“裸分”填报志愿,否则在选专业等问题上,可能会吃亏。
最想读的填在先 最能读的去保底
聂荣:资深高考志愿指导专家,课堂内外杂志社《高考金刊》总策划,1998年春到2004年春就职于重庆市招生办公室,负责全市高校招生宣传工作,并连续6年进驻高考录取场,参与宣传和信访接待工作,对高考政策、志愿填报、心理辅导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
选择志愿看“三围”
“志愿有如选美,主要突出‘三围’。”聂荣打趣地说,有的考生和家长有盲目攀比、从众填报的心理常常会误入歧途。
他说,这第一“围”是分数,分数即个人实力,要考试分数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考虑这批次的学校。不要听说哪所学校好、哪个专业“热”,就填哪个;看到别人填的院校层次高,为了面子,也跟着填。
第二“围”是专业志趣,填报志愿必须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第三“围”才是专业的冷热和以后的就业。
平行志愿要有效
“平行志愿不太平,录取分数定输赢;最想读的填在先,最能读的保底行。”聂荣说,第一志愿填自己最想报考的大学,第二、三志愿因是平行志愿,不分先后,但仍是按分数高低顺序进行录取,但考生一定要找一个保底的学校填在后面这两个志愿里。
填报平行志愿时,考生还要注意参考该校往年在重庆的招生情况,看是不是录取了非第一志愿的考生,以确保这个平行志愿是有效的。
每年的高考志愿填报都会出现本地院校扎堆的情况,同档次的本地学校可能录取分数要比外地学校高出一大截。聂荣说,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现在的高中毕业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父母都舍不得放他们到外地读书。
特别是对于外地的一般本科院校,父母觉得孩子既然上不了重点大学,不如留在身边上学。每年,市外很多一般本科院校的录取分数都不是太高,让那些报考的学生捡到了便宜。
聂荣说,让孩子到外地去见识当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他的人生来说也是一笔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