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拉开志愿“梯度”
“同意调剂”不可忽视
在高考录取中,往往会有这样一种情况出现,正好处在调档线的考生被录取了,而分数高者反而被退档。究其原因,除了专业志愿缺乏梯度、热门专业志愿过于集中之外,在志愿表上选择“不服从调剂”也是导致落榜的原因之一。对此,李功毅特别提醒考生,在选择“服从调剂”之前一定要三思。
他个人建议考生在填报时最好填写“同意”,尤其是河南的考生,考试压力大,升学压力大,这不仅可以增加录取的机会,降低因第一志愿落空带来的风险,对考分竞争优势不明显的考生也十分有利。
有些高分考生由于担心自己被调剂到不想就读的专业,通常都会选择不同意调剂。对此,李功毅介绍,本着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许多学校的招办老师在调剂之前都打电话问考生是否同意调剂,而且在调剂时也会选择专业倾向相近的专业为考生进行调剂。此外,现在各大高校,对专业的限制也不是很强,学生只要进入该校,如果对专业不满意,到校后可以申请转系,还可以通过修双学位等方式选学其他专业。因此,学生大可不必担心,如果是自己理想的学校,最好同意调剂。“但如果考生非本专业不学,那就要另当别论了。”李功毅说。
高考填报志愿六大误区
误区一:盲目攀比、从众选报过高
有的考生容易“跟着感觉走”,听说哪所学校好,哪个专业“热”,就跟着填。有的考生见别人填的学校层次高,感到自己填低了没面子,也就跟着“摸高”。有的考生对自己的实力和长处估计不准、不足,缺乏信心,简单地填报低层次学校,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遗憾。
误区二:将志愿选择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
近几年招生中,有的学校(专业)第一志愿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人数为计划招生人数的两倍、三倍甚至十几倍之多,还有的学校某些专业却很少有人填报甚至无人填报。专业不服从调剂的考生逐渐增多,其原因主要是受人为的、传统的、世俗思想的影响,许多人将志愿的选择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其实考生如果成绩不太突出,为安稳起见最好在专业上避“热”就“冷”,转而在学校上选“优”。
误区三:高分一定能被录取到好学校
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考生,按理说,都应该被录取到好学校、好专业,但事实却不尽然。原因主要在于志愿选报不当,考生填志愿时,主观臆断,盲目认为,自己是学校第一名报某某校肯定没问题,甚至固执地只报一个专业,又不肯到其他学校及专业就读,一旦失误就很可能名落孙山。
误区四:对学校专业不了解,或望“名”生义,或心存偏见
一是填报志愿仅看校名,以为校名有着“地质”、“石油”等字样的学校,就只设这些艰苦专业,其实这些学校也有其他专业;二是心存偏见,将师范、农业等划分为艰苦专业,认为就业出路不佳,其实这些学校和专业的就业率也很高;三是对一些省外学校不了解,有的学校只因为不在直辖市或者省城,考生就不愿填报。
误区五:填“服从分配”会吃亏
“是否服从分配”一栏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所报各志愿学校都未被录取时,是否同意分配到其他院校;二是当档案被某所大学调入后,所报的各专业均未被录取时,是否同意分配到其他系科学习。这项规定,显然扩大了考生本人被录取的机会。因为规定填报的几个院校和专业,都是有限的,如填了“同意服从分配”,就会增加上百个院校、几十个专业录取的机会,绝不会吃亏。
误区六:过分依赖长辈,甚至由父母包办
考生的家长、老师,凭着人生阅历及对社会的理解,对考生选择志愿时正确加以帮助引导,是很有必要的。但万事不可过头儿。如果忽视考生的主体作用,由长辈大包大揽,强制学生作出某种选择,那就难免出现偏颇,甚至引发令人痛悔一生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