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志愿,先想清楚读完大学干什么
都知道填志愿要有梯度,但又不知道怎么拉开梯度,所以完全按去年高校的录取分数排序,这样的结果是:忽略了学生的志向、兴趣、爱好,忽略了自己上大学的目的。
志愿的梯度不仅仅是分数梯度,它应该反映学生的志向、意愿顺序。究竟如何选择,建议考生不妨先给自己定个大的目标,也就是说读完四年大学本科后准备干什么。每个人在考大学时都有自己的打算。
如果你本科学成之后要就业,那你在填报志愿时,除了参考各学校及各个专业的分数线外,可能更多的要了解各个专业的就业去向,要对未来四年后的人才需求有一个大体预测。
有一部分同学希望在本科学业之后报考研究生,考研时还可以选择一次自己心仪的专业方向。因此,在填报本科专业的时候,不需要过多的考虑各个专业的就业前景,而要相对多一点考虑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否扎实。换句话说,要看考研的科目(比如数学、外语等)在本科教学阶段是否有较多的课时来保证。
还有部分考生打算在国内读完本科后去国外深造。在考虑专业时,你首先应该考虑专业的国际通用性,考虑国外大学哪些专业更容易得到入学的机会、容易拿到奖学金,哪些专业签证比较容易。避免地域性较强的专业。
这样看来,填志愿,只要把自己喜欢的专业排个序,再参考一下往年各个专业的录取分数是否有梯度,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了。可是还有一个问题,要是你填报的六个专业志愿都不能被录取怎么办?有没有办法避免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呢?
在多年的招生工作中我发现,被调剂的往往是考分不太高,而且所填报的专业又都是比较热门专业的考生。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在最后的专业志愿中填上一个自己相对比较喜欢且接受调剂的专业,那你就不会被调剂了。我们也可以把这个方法叫做自我调剂(或者叫选择性调剂)。一般来说专业的最低录取分数与学校的录取分数相同的专业就是接收调剂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