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你觉得导致孩子周末不回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路:我对他的要求很严格,平时对于他身上的缺点,我说得可能多了一点。比如从小到大他做事很慢,人家一个小时做完的事情他两个小时才能做完,因为这个我没少批评他。
现在他通宵不归我认为是有了网瘾。去年夏天,有一次他上网到凌晨三点才回来,我边哭边给他舅舅打电话,他哭着对我说:“妈妈,你放心,我再也不去了。”儿子很孝顺很懂事,他知道这样不对,但一到周末他就无法控制自己。
现在每到星期六我就紧张,感觉度日如年。他们学校五点半就放学了,我给他打电话让他早点回家,忙忙碌碌做了很多菜等他回来。七点,他还没回来,我给他打电话,他说在路上了;八点,他告诉我马上就到家了。之后,我再打电话他干脆不接了。我不安地坐在电话旁,不断重拨电话,拨上一个小时他也不接。其他人给他打电话,他也不接,直到星期天早晨他才回来。
我提出给他买一个电脑,但他不愿意,他担心有了电脑以后无法约束自己,耽误学习,对我说等考上大学以后再买。
记:寒假他也在上网?
路:这个寒假他参加了一个补习班,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时间很紧,基本没机会上网。整个寒假他只上了两次网,但我还是很担心,只有不到4个月就要高考了,他应全力以赴准备高考才对,这样通宵上网我害怕他沉迷网络,丧失斗志。
记:你觉得孩子跟同学相处得怎样?
路:骏骏性格比较好,从小到大都很受欢迎,我的同事和同学说起我儿子都是赞叹不已。放假时他也经常和同学一块玩,我认为他和同学关系不会太差。有一次他同学在外吃串串,没有带够钱,还打电话向他求助,要他帮忙送钱过去,他马上就去了。
我发现他对交友很不自信。我和很多同学一直保持着联系,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会和他们商量,在骏骏上网这件事情上他们也给我想了不少办法。我的一个好友还抽时间跟骏骏聊了好几个小时。后来骏骏对我说:“妈妈,我真羡慕你啊,你怎么有这么好的朋友呢?”
专家解答
周末上网是因为逃避母亲的焦虑和高考压力
四川圆迹阳光心理咨询中心心理专家张小琼:廖骏周末通宵上网只是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逃避。面临高考的压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个时候很多考生容易出现考前综合症,再自信的学生面对紧张的学习环境也会感觉压抑和沉重,产生诸如失眠、焦虑、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这时候的他们拼命想逃离,为缓解紧张情绪他们会采取其他方式将压力转移,廖骏躲在网吧就是一种逃避。更让人担忧的是父母比考生本人更为紧张、焦虑,他们恨不能代替孩子参加高考,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都盯着不放,希望孩子考上理想的学校。路女士对儿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面临高考,她比儿子更着急,所以家庭也没给廖骏足够的自我空间。母亲习惯于让孩子按照她的意愿生活,儿子一旦不在她视线范围之内她就异常紧张。她的担心和顾虑自然地投射到孩子身上,无形中加重了他的压力。同时,人际关系的困扰也让他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心,在交友方面他对自身评价过低,认为自己冷漠,缺少交友能力。周末他将自己置身于虚拟空间,并不是为了找寻刺激,而是为找寻一个远离压力和完全自由的空间,这个空间里没有父母管着、老师盯着、同学看着,网络成为了他最后的避难所。
专家支招
创造良性家庭环境 不逃避压力
心理专家张小琼:面临高考,适度的压力和焦虑是有益的,但过度则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过分的焦虑和关注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压力,所以家长不要过于关注孩子,避免给子女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负担。
家长应该用平常心对待高考,要给孩子创造良性家庭环境,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路女士应该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周末就是孩子休息、调整的时候,不要过多限制孩子,给他太多的约束,应该让他从紧张的学习当中完全放松下来。
母子之间的交流应该将埋怨、说教转换为倾诉,两人之间的对话可以采用三段式,比如孩子周末上网通宵不回家,路女士可以这样表达不安和担心:“当你晚归时……”“我很担心……”“我希望……”让孩子知道为人母的牵挂和不易,让他理解母亲。路女士不要把对儿子的责备成为一种习惯。同时母子之间达成协议,路女士在家给儿子营造一个宁静的氛围,在儿子独处时不要打扰他,同时也可以给孩子一定的时间上网,比如每个周末上网四个小时,晚上十一点以前一定要回家等等。
廖骏面临各种压力时要懂得适当地发泄不良情绪,但不应逃避现实。面临高考,考生要对自己有信心,积极地自我暗示、呼吸、按摩和放松训练,都可以起到增强信心和安抚神经的作用。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廖骏要学会关心别人、懂得为别人牺牲,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加深与同学之间的友谊,慢慢成就自己的幸福感。
记者手记
家有高考儿女父母易犯心理病
采访结束时母子俩都松了一口气。路女士明白自己对儿子的教育方式存在着问题,儿子高考前她的过于紧张和焦虑,也给他带来了压力。她告诉记者,她对儿子又有了信心,她相信儿子会慢慢成熟,相信他有足够的能力掌控自己的未来和命运。廖骏对记者说:“我第一次将心里话毫无保留地这么说出来,以前很少有这种机会。今天说了这些后心里轻松了很多。”高考在即,心事热线不断接到家长打来的心灵求助电话,但在六成以上的心理咨询中,专家发现,家里有高考儿女的家庭,父母更比孩子容易犯心理病。父母对子女空前紧张,殊不知不得当的操心会演变成束缚,只能让双方关系更为紧张。在此专家提醒:在面临高考的非常时期,父母与子女之间除了增强亲情感,更要在沟通上防止焦虑情绪互染,采用适合高考特殊时期的一些实用方式,本报将在以后的报道中不断地为大家增加这方面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