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传出,在沪教育部所属高校,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等名校,今后招收上海本地考生,也许都将通过自主招生的途径。是不是意味着上海所有名校都将完全自主招生?在沪上各中学和高校也引发热议,记者采访各中学校长和老师了解到,现阶段,如果基础教育的综合考评方式能发生根本转变,高校能很好地保证自主招生的公平与公正,我国教育领域在高考之外,有权威的得到各方认可的学术水平测试,完全 “自主招生”将有望实现,但目前来看,完全自主招生的条件似乎还不太成熟,自主招生难以完全替代高考。
中学的考评方式有待改变
“恢复高考30年来,我们可以看到,高考确实吸收了不少人才,实践下来还是比较成功的,轻易否认高考这种比较公正、公平的方式还为时过早,且在目前的体制下,完全实现自主招生,条件也不是很成熟。 ”复兴高级中学校长陈奕望认为,在高考大军中,目前参与自主招生的确实只是少部分比较优秀的学生,猛然改变方法,大多数学生会不适应,比起重点中学学生,名高校给予普通中学学生的考试名额仍然有限。从目前各名校公布的自主招生方案来看,除了个别高校允许自荐以外,大部分高校采取的仍旧是由高中学校推荐。而高中学校推荐的依据,往往是根据近几年该中学学生考到该高校的生源情况来分发名额,相比之下,重点中学要占到非常大的优势。
“但基础教育的考评方式不改变的话,自主招生将全覆盖似乎不太可能。 ”陈校长坦言,目前部分学校还停留在 “考什么教什么”的阶段,应试痕迹太浓,教学的基本模式、思路都是向高考靠拢,大多数老师和学生不一定能完全适应自主招生的方式。
敬业中学教导主任李保源老师举了个例子,现在的考核制度确实还存在很大弊端,其中文理分科造就了畸形的高中教育,一些学生文理偏科太严重,有同学选了物理,就把历史等文科统统抛脑后,“试想,这样的学生又如何能适应自主招生的选拔,大学的考核方式在改变,中学如果还原地踏步的话,肯定会出现‘水土不服’,最终还是走向应试的怪圈。 ”
也有老师私下告诉记者,现在,考评一所学校的方式仍然按照要参考高考平均分,如果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名校,那他们的成绩只需达到一本分数线,通过预录取后就会放松下来,自然要影响到学校的高考平均分。
“平行+自主”是出路
虽然今年各高校自主招生力度不断扩大,不少高校充分利用自己的招生权,在自主招生的名额分配上,更强调重质量而不拘泥于数量。但并不意味着自主招生能完全替代高考。
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郑方贤教授认为,“平行志愿+自主招生”如此“双轨并举”是目前体制下高校招生录取改革的根本出路。今年新实施的平行志愿解决了社会最为关心的高校招生录取的公平公正问题,但是如何体现和保护各高校按照教育规律办学的自主权、以及支持高中实施素质教育,这要靠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使得高校有可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及眼光挑选符合要求的考生,这样各院校会形成自身有特色的人才选拔机制和培养机制,同时也支持了中学人才培养特色的形成。
以复旦博雅杯为例,往年高校选拔优秀生尤其是保送生选拔更倾向于理科优秀生,而高校文科专业招收到的考生很多并不是对人文学科感兴趣。因此,在高中学生中,对那些对人文学科专业有强烈兴趣并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进行筛选的复旦博雅杯人文知识大赛应酝而生。通过“写论文+面试”的方式,给很多偏科的学生增加了升入名校深造的机会。
市教育考试院院长李瑞阳认为,就目前的高考制度而言,统一考试作为高考的主体形式,还是必须坚持的,因为统一考试具有公平、高效、操作简便等优点,这早已被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而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多样化的人才选拔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是上海高考改革的内在逻辑主线。上海的高考改革必须以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为出发点,同时也要符合考试与评价的内在要求,发挥为基础教育导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