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一篇题为《自主招生渐行渐近》的文章出现在复旦大学招生网上,而作者正是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郑方贤教授,文章明确建议上海市的高中毕业生不能仅仅依赖于统一高考这唯一的途径,而要积极参与大学的自主招生。
郑方贤在文章中指出,2008年的上海高校招生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可能被忽视,一是高考平行志愿填报模式下重点中学学生进入名校的人数明显减少,二是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上海通过自主招生录取的人数第一次超过了高考录取人数。“自主招生政策的推进,使高考不再是考生进入高校的唯一途径——自主招生渐行渐近。”郑方贤表示,上述两个变化的深远影响应当引起2009年及以后高中毕业生的充分重视。
实际上,上海交大副校长印杰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透露,2008年上海交大在上海市通过自主招生选拔进校的人数,已经超过高考选拔进校的人数,且2009年将继续保持这一趋势。
高校自主招生始于2001年,当年,经教育部批准,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江苏省内首次尝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2002年,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河海大学加入改革试点。
2003年2月24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2所高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与试点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省级招办应向考生选报的试点学校投档。当年,这22所试点高校按照报考条件、招生办法、录取结果三公开的原则,在全国初选的9200余名考生中录取了1776人。到了2008年,全国有资格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高校已经达到了68所。
按照规定,试点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招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其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而生源较好的试点高校可适当扩大自主选拔录取人数并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