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多的考生有一种只凭分数填报志愿的倾向。高分报“热门”,低分碰运气。于是社会上相继出现了物理热、计算机热、生化热、建筑热(理工类)等“专业热”;另一方面则是师范冷、“农林水地矿油”冷。许多考生凭高考成绩完全可以考上其它专业,但由于不切实际的盲目赶“热门”而失去了升学的良机,令人惋惜。
另一部分考生则受从众心理的影响,自己拿不定主意,“儍子过年看邻居”。左右观望,最后随大流,看大多数人报什么专业,自己也报什么专业。认为既然大多数人都这样选择,那这个专业肯定错不了。他们既不考虑自己的优势,又不知道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专业选择中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导致很多人都集中在某些热门专业上,但这几年我们国家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新兴的职业种类又非常之多。尤其是WTO时代的到来,更是冷热转换频繁,实际上2000年的冷热门专业,家长和考生的看法已出现了差异。有关资料显示如下:
表1-1考生眼中的15个热门专业
名次 |
专业 |
百分比(%) |
1 |
计算机应用软件 |
20.1 |
2 |
医科/中药 |
7.6 |
3 |
法律 |
7.1 |
4 |
外语 |
5.8 |
5 |
电气工程 |
3.6 |
6 |
经济、经贸 |
3.3 |
7 |
生物、财经 |
3.2 |
8 |
师范 |
3.0 |
9 |
新闻 |
2.9 |
10 |
中文 |
2.8 |
11 |
金融、财经 |
2.7 |
12 |
行政管理、税务 |
2.6 |
13 |
信息工程、通讯、邮电 |
2.6 |
14 |
艺术、表演 |
1.9 |
15 |
建筑、土木 |
1.7 |
表1-2家长眼中的15个热门专业
名次 |
专业 |
百分比(%) |
1 |
医科/中药 |
19.5 |
2 |
计算机应用软件 |
15.8 |
3 |
师范 |
9.1 |
4 |
外语 |
7.5 |
5 |
法律 |
7.0 |
6 |
经济、经贸 |
3.1 |
7 |
金融、财经 |
3.1 |
8 |
信息工程、通讯、邮电 |
2.2 |
9 |
财会、会计 |
2.2 |
10 |
行政管理、税务 |
2.1 |
11 |
电气工程 |
2.1 |
12 |
中文 |
1.8 |
13 |
新闻 |
1.5 |
14 |
建筑、土木 |
1.4 |
15 |
哲学 |
1.4 |
出现“热门”专业不足为奇。因为社会也许在某一时期对某种专业人才处于紧缺状态,大量需求。因此,很多人都报考此专业,从而形成热门。这样形成的热门不是坏事,它既满足了社会对某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使毕业生各得其所。这种热是正常的,理性的热,这对社会,对个人都有良性导向作用。
但是,有时候在起始尚属正常的“热”,由于大多数人不断推波助澜,会走向极端,使这种“热”,脱离社会需求,产生种种弊端。正如大街上的时装一样,一旦大家趋之若骛,很快就会“臭大街”,成为人人都不理睬的“甩货”。热门专业的人才一旦过多过滥,就不再是“紧俏商品”,而成为廉价的处理品乃至积压滞销产品。
盲目争挤热门,势必造成严重后果。一方面可能失去升学的良机,另一方面即使考上了热门专业,也可能因为不适应该专业的学习,而给本人造成很大的痛苦。
有位现已上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凭自己的优异成绩考进了北京某名牌大学的计算机系,但不到两个多月就发现自己很不适应这个专业,虽然他能学会高等数学、计算机编程的课程,但总不能像别的同学那么津津乐道,他索然无味。他后来找到我们咨询并进行了潜能测试,我们才发现他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是太强,而他的社会性动机却比较强,与人打交道令他兴奋,并得心应手。我们询问他,你为什么报考计算机专业,他回答,同学都说计算机是热门,我的成绩好自然要争先报考。经过详细诊断和访谈后,我们建议他学习应用心理学或管理学。他目前利用业余时间旁听工商管理的课,并在学校学生会任了职,最近他告诉我们打算本科毕业后读工商管理硕士。至于现在所学的计算机课程,他认为努力应付及格就满足了。
这种现象,在大学比较普遍。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学学习的课程和大学不一样,为了高考得高分,一遍遍重复做题或死记硬背,考生们下了很大功夫。而大学课程,专业性、应用性、灵活性更强,而且学习要求更有创造性,因此是否有这方面的能力显得更重要,仅靠刻苦、用功已经不够了。另一方面,大学生更多地开始思考学习的意义性和价值性,未来意识更强,加之同学之间的竞争又非常激烈,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出现心理失调。但高考填报志愿时,一味地追求热门,而未考虑自身的潜能和优势,自然很容易步入误区。
因此,我们在选择专业时,要有长远的眼光,开阔的胸襟,如果一门心思追“热门”,而不考虑自己的潜能所在,很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盲目追求热门,很可能揪住的只是热门的尾巴,等四、五年毕业后,昔日的宠儿,已变成昨日黄花。我们要考虑到从进校到毕业有四五年的时间差,风物常宜放眼望,选择专业不仅仅要考虑眼前的情况,更重要是考虑将来的发展。
假如我们想选择某一专业,而这一专业恰巧是“热门”专业的时候,我们应该分析一下:
(1)这种“热”是人才需求而形成的正常的“热”,还是大家盲目哄抬而造成的“虚热”?
(2)四、五年或更多年以后,此专业的人才需求形势如何?
(3)我是否真的热爱这个专业并且具备学习该专业的能力?我会喜欢与此相关的职业吗?我的潜能优势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