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读者对五“牛”的排名有个清楚的了解,我们先对排名的有关情况作一个说明——
排名依据:高校专业的实际录取分数(即最低分);
排名办法:为了让排出的专业更客观,更具有说服力,我们从我国的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和中部5个地区中分别选出一个省(区市),并在这些地区中选出8所综合性大学,然后分别对这8所大学在5省(区市)招生的所有文科专业按实际录取分进行前5名排序,最后看所有进入前5名的专业中哪些专业出现次数较多,从而确定五“牛”排序。
抽样省份:北京、四川、河南、吉林、广西。
抽样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
数据来源:在此要说明的是,目前,教育部关于2006年各高校专业录取分数统计结果还没出来,我们仅以教育部2005年统计的各高校专业录取最低分为数据来源。
排名结果:法学(29次)、经济学(22次)、新闻学(新闻传播学类)(14次)、工商管理(类)(14次)和国际经济与贸易(11次)。
在细说文科录取专业前五“牛”之前,为了让读者更加清楚知道这些专业录取分数究竟有多“牛”,我们一并列出这5省(区市)2005年文科的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其中北京486分、四川570分、河南565分、吉林559分、广西564分。供读者比较、参考。
法 学
出现次数:29次
排名:第一
排名细说:在统计的8所大学中,排名最好的非兰州大学莫属,该校法学专业不仅在四川、广西、吉林三地分别以588分、599分、588分排在本校第一名,而且在北京和河南也分别以504分和599分进入本校前5名;其次就要数武汉大学了,先是在广西(633分)和吉林(626分)两地排在本校第一名,然后在北京、四川和河南三地的排序中,也分别以545分、622分和605分进入本校前5名;吉林大学不仅在广西以585分“夺魁”,并且在北京、四川、河南和吉林四省市也分别以524分、596分、602分和592分进入本校前5名;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相似点有两处,一是都在河南排在本校第一(分数分别为629分和651分),二是也都分别有三次进入本校前5名(除了排名第一的分数外,人民大学在北京和吉林录取分分别为581分和641分,复旦大学在北京和广西录取分分别为588分和618分);北京大学在北京、四川、广西、河南的录取分数分别为594分、657分、649分和639分;而四川大学和中山大学都分别有两次排名进入本校前5名(四川大学在北京和吉林录取分数分别为514分和589分,中山大学在河南和吉林录取分数分别为617分和603分)。
“牛”气何来:法学为什么能以绝对优势独占鳌头,为什么对考生有如此大的魅力?这可能与本专业毕业生从事的职业有关:可以当公务员;可以做法官、检察官,不仅职业神圣、威严,还把握着“公正”的天平;也可以当律师,凭睿智和一副好口才就可走遍天下。这么多好处集一身,排名第一也就不是偶然。
友情提醒:这里有一点需要我们去明辨。如果单纯从录取分数上看,说法学专业“牛气十足”当然不为过,但从教育部统计的2005年大学生就业情况看,法学专业就业率则在本科专业中排在倒数的位次上。而在今年高考志愿填报前,新浪网考试频道同时进行的一项题为“2006年高考,你准备报考什么专业”的调查中,法学专业以12.0%的获选率排在第六位。看来考生对法学专业的激情还在增加,而专业就业率又走低,就业压力显而易见。所以,我们在选择法学专业时还要多加分析。
经济学(类)
出现次数:22次
排名:第二
排名细说:在8所大学中,排名最看好的应是人民大学,不光有3个第一(在北京、广西、吉林三省市都排在本校首位,录取分数分别为587分、656分和661分),还分别在四川(分数为641分)和河南(分数为621分)排在本校第三和第二名;第二应该算武汉大学了,不仅在北京、广西、河南和吉林4省市分别以570分、628分、618分和624分排名本校前5,而且还在四川以624分高居本校第一;而复旦大学的经济学也不赖,虽然只在北京和广西两省市排名在本校前5名,但都为第一,录取分分别为607分和646分;四川大学经济学录取也不错,除了在北京以539分排在本校第一名之外,还分别在四川和广西(录取分数分别为608分和609分)排在本校第二和第三的位置;北京大学的经济学类在北京、四川、广西分别凭602、669和652分的高分排在本校前5名;中山大学在四川和广西的录取分(四川为616分,广西为623分)也在本校前5名之中;吉林大学在北京(分数为515分)和兰州大学在吉林(分数583分)也分别排在本校前5名。
“牛”气何来:经济,本来是时下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国家的大政方针也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与经济有直接“血缘”关系的经济学(类)专业,其录取分数自然也不可能“走低”。我们要承认,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各行各业都需要懂经济的人才,这无疑给了经济学人才巨大的发展空间。
友情提醒:在经济的热浪中,我们也要保持相对冷静的头脑。今年,北京大学黑龙江招生负责人在黑龙江的招生咨询中说到一事令人思考:今年黑龙江保送北大的18名学生中,10多人都想选择经济学类专业。他认为,如考生在思维上出现了误区,往往就可能导致经济类专业报考过热。
另外,也是在“2006年高考,你准备报考什么专业”的调查中,经济学以23.4%获选率排在第二位,看来经济学专业的“热度”一时还难以降下来。并且,受市场经济和就业市场影响,考生无论分数高低、兴趣如何,如都“扎”到经济类各专业,也容易导致新的就业市场“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