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故事。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河边海边散步。他一边沿海边走着,一边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的。
男人继续超前走着。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这个男人停下来,注视着这个小男孩,看他拯救着小鱼们的生命。
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地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
在小男孩的大声回答中,我仿佛看到一对胆怯、乞求的小眼睛向我无声地呐喊:老师,您的关爱优等生在乎,中等生在乎,还有我们,我们后进生更在乎!
在人的认识过程中,有一种定势效应:好的永远是好的,差的永远是差的。就如古语中所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样天经地义。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我们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对后进生更是致命的的打击。所以,我们一再提醒自己:人,总有优点。爱因斯坦、牛顿都是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但是如何去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呢?如此种种,就会牵涉到一个后进生转化工作的认识问题。
一、认识后进生。
我们都相信“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句话,连同一只手上的手指都有长短,何况是人呢?每个班级都有一些后进生,不是思想后进,就是学习后进,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每一位教育者都在千方百计地设法改变他们,共同进步是我们最美好的愿望,可是。事实往往不尽如人意。在实践中,我也常常会遇到头痛的事。比如:有的学生上课时调皮捣蛋或自说自话把玩学习用品;有的学生作业拖三拉四;也有的启而不发。于是,我对学习差的学生作了调查,总的有这么几种情况:
1、 行为举止不当型。上课时常思想溜号,多动。
2、 学习习惯不良型。在家无人管束,不重视学习,认为玩比做作业有乐趣。
3、 生理能力缺乏型。这类学生就是我们常称之为“笨”的学生,有的受先天影响,有的后天失调,都有可能导致学生的所谓“笨”。
造成后进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共同的特点是他们的不良品德与习惯是在较长的时间里逐步形成的。转变后进生是对教师的一大考验,这就关系到一个教师的思想意识问题: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这些学生?
后进生对老师的教育既反感又敏感。如果再用简单、粗暴、训斥的方法更会加速他“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定式;而空洞的说教或大唱高调都缺乏感染力,他们已经习以为常,无动于衷,已达不到教育目的。新课程的全面展开也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打破学生必须服从教师的旧观念首先变师长为朋友,把教师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这是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体现。教师要善于和学生交朋友,在教育过程中以平等的朋友身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育过程和教育活动。其次是变教师权威为尊重学生。教师尊重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必要前提。利用教师的地位树立权威,要求学生服从,必然会压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尊重学生,善于和学生交朋友,鼓励学生的进步,发现学生的成功、成就,可以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来源。因此,教师必须主动地接近他们,和他们交朋友,找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交谈,带他们参加有意义的课外活动。一改在办公室那种令人紧张、令人局促不安的气氛,再加上老师推心置腹,他们易敞开封闭、脆弱的胸怀,说出心里话。老师便于从中了解到他们的个性特点。在学校的生活中,只要对他们关怀倍至,他们就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护,因而师生间的距离就会一步一步缩短,感情会逐渐融洽。跨出了这最基本的一步后,才可以进行有效的、更进一步的教育。
有一次中午休息时间,我在校园中行走,看见前面不远有几个高年级的男生在欺负一个低年级女生。我正想上前制止,迎面看见最让我头疼的我班男生赵伟军横在了两者中间:完了,准又会出事!要在平时我已经一个箭步冲上去了。但我还是停住了脚:“老师,给我一次机会,我会管住自己的手,不再欺负同学了。”他几天前那副郑重其事的样子在我眼前浮现,看看他会对自己的承诺作出怎样的兑现?“你干嘛欺负小同学?”一声厉喝吓楞了几个高年级男生,他们互相对望一眼后,竟直直地走了。留下他轻轻地拍拍被吓哭了的小女孩的肩,拉着她的手向教室走去。只剩下我一人呆呆地站在那儿出神。尊重在犹豫的瞬间做出了最完美的回答,孩子在自己寻找成长的道路,后来有几次我看见他一人呆呆地坐在座位上看着身边的同学嬉戏,虽有羡慕却不忍离位,我奇怪极了。他听后,竟然只是淡淡一笑:“老师,那时我有点手痒,怕管不住自己,所以就……”这句话出自一个一年级学生之口,作为他的老师,还有什么更值得我去炫耀呢?
二、激发兴趣。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谈到成功的秘诀时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连我国著名的棋圣聂卫平也说:“是兴趣,引我闯入围棋世界。”无数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兴趣真有奇妙的力量,它使人从平淡中发现瑰丽,它能给人们带来勇气、信心、动力、成功。所以,要想让后进生全部或部分摆脱后进这顶帽子,首先要调动他的学习兴趣。
针对后进生的不同情况,我从他们的实际出发积极引导,制定了不同的补救措施和教学计划,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从成功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了解各后进生的具体情况后,课前需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并且还认真钻研教材,依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后进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周密的教学计划,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当堂所授的新知识,弄清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自我调控学习的心理。
教学过程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根据后进生的特点,还要特别注意因人、因材施教。我在讲授内容时注意深入浅出,做到通俗易懂,语言精练;多提问后进生,一些简单问题由后进生回答;及时发现后进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辅导。在课堂上,尤其要注意尊重学生,树立后进生学习的信心,通过生动、富有感染力的事例,让后进生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记得在去年的一节极为平常的语文课上,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所以课堂上气氛活跃,连那位一直低头不语的学生也抬头凝神细听起来。我开心地给了她一个赞许的微笑;在同学们一次又一次的精彩回答中,我发现他在向兴奋过度的同桌提醒课堂纪律,我用微笑给了她第二次鼓励:当我提出:“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和同学听一下?”时,这位平时沉默寡言,火烧屁股都不会言语的女生,突然将手高高举起。我的惊喜无法再掩饰,我用微笑示意她的突出表现让老师吃惊,但我并不打算点她的名。她急得情不自禁地叫出了声:“老师,我来!”我很犹豫,因为这次朗读是带有示范性的,也就是学生读好后要做出的肯定的评价后进行练读的,他能行吗?会不会给我这堂课带来遗憾?在怀疑中我还是叫了她的名字:也许以后她的成功就是因为今天这样在课堂上充分展现了自己的长处而对自己信心百倍呢!“……海底是否真的没有一点声音呢?不是的。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会听见各种声音:有的象蜜蜂一样嗡嗡,有的象小鸟一样啾啾,有的象小狗一样汪汪。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她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她的表情随着课文的内容在积极的表现,我不知道自己当时是怎样的表情,只听见在她读完课文后,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我庆幸我的选择!从此,课堂上有了她高高举起的小手,响亮的回答;操场上留下了她单薄的脚印,空气中流淌着她和同学开心稚嫩的笑声。后来,我问她为什么会这样急切地举手?她说:“老师,你给了我三次微笑,你的笑容真美。我知道自己会读,我读得好,你会笑得更美丽!”我的眼睛忍不住起雾了。她终于“脱困致富”了!!
三、防反复。
一般来说,后进生的转变要经过醒悟、转变、反复、巩固四个阶段。反复是指转变后又犯错误。这是正常现象,要是一经教育就彻底好转,也就不存在后进生了。这时是最考验教师的时候了,如果此时松劲、泄气,就可能导致前功尽弃了。此时,只要我们能找出反复的原因,寻找出其中的积极因素,变换教育手段,完全可以把他们拉回来。针对这种情况,广州省潮州市六联小学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丁有宽老师是这样做的,顽皮小刘原是班长,后来表现不好被改选掉。丁老师接任班主任后,发现他有能力、有特长,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后,他有所改变。丁老师便启用他当了少先队大队长。他受到老师的信任,自身的长处又得到发挥,很快变好了,成为班里的骨干。但在一次排练文艺节目时,有个同学讽刺他,他打了那个同学。事情发生后,丁老师找他谈话时并未让他站着接受训斥,而是亲切地招呼他坐下来,再指出他的错误,教育他认真改正,并要他继续指挥排练。这样,他诚恳地认识了错误,并做了检讨。我借鉴丁老师的做法处理班上吴喜聪的最近两次旷课。这两次反复,其实并不一样:第一次因为父母有事外出没说明情况,孩子小,吓得到处又哭又找,也没完成作业,怕老师批评所以没来,与以前老是打游戏不完成作业不同;第二次是由于身体感冒发烧,请同学帮忙请假,但同学给忘了。后来主动找老师说明,并积极补交了作业,与前面的无故缺课有很大的区别,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在弄清原因后,我根据他的心理特点,第一次反复时采用了冷静地处理方法,找他谈心,找出问题的结症,第二次恰当地运用了“不理睬”的方法,从而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四、家庭教育是补充。
从“人之初”的教育来说,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孩子做人起点的高低。孩子从入园、入学时期都明显地反应不同家庭教育的效应,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起初步的“塑型”作用。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认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从养成教育来说,家庭教育伴随孩子到成年,潜移默化,直接影响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成效。明末清初,学者陆世仪也认为:“教子工夫,第一在齐家,第二在择师,若不能齐家,则其子自孩提以来,爱憎言笑,必有不能一轨千正者矣,虽有良师,化诲亦难。”具体地指出了家庭教育 早期影响是儿童以后成长的必要基础。因此,家庭教育一定要密切配合学校教育,同时,家庭教育也可以弥补学校教育某些方面的遗憾。
曹晨曦是班中日渐出名的的捣乱分子,作业不做是三六九,欺负同学是天天有。本来他只是成绩不是特别理想,但能跟上中等水平而且纪律等各方面的表现都还是不错的。是什么让一个一年级的小孩发生这么大的改变呢?通过家访,我了解到的情况让我大吃一惊:他父母根本就不知道这种情况!原来这段时间两人都忙于工作,对孩子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起居都由自己负责,所有课余时间都是属于他自己自由支配的的。没人管束的孩子就象断了线的风筝失去了方向,跟着一些半大不小的孩子四处瞎逛、打闹,好的学不到,坏的一大串。针对这种情况,我和学生家长制定了共同的教育计划:他们上班时间有我负责督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下班时间他们必须有一人抽出时间来关心一下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逐渐回归正轨。
五、对后进生的展望。
在创新教育面前,后进生和优秀生是平等的,创新潜能同样深厚,关键在你怎样去开采挖掘。加拿大有个穷孩子琼尼,因为智商低,学校的功课总是跟不上,学校只好劝他退学。为了安慰他,学校请了一位心理家和他谈了一次话。心理学家告诉他:工程师不认识简谱或者画家背不全九九表,这都是可能的。你被退学了,但不等于没出息。每个人都有特长——你也不例外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的特长。到那时,你就会叫你爸爸妈妈骄傲了。这番话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后来,他长年给人家整理苗圃,修剪花草。20年后,他成为闻名全国、受人尊敬的的风景园艺家。长沙市九中谭迪熬老师曾经说过:“人人都有创造力的懔赋。”他善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开发每一位的创造潜能。他平均每周辅导学生完成两项小发明,每月捧回一个奖,每年获三项国家专利的事例就是有力的明证。
素质教育简单的说就是因材施教提优补差的教育,而不是平均发展的教育,更不可能是全优教育。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成龙成凤,强求一律的做法,严重扼杀了优等生的个性,对后进生只能是拔苗助长,戕害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因此,我们要重视后进生的不足,重视学生个性存在的特殊性,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开辟多种选择的可能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
记住那个小男孩的回答:“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相关推荐:上海高考优秀作文选登:我想握住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