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是迷惑性原则,高考四个选项,排出A和D很简单,但是在B和C之间徘徊,两句话都对后来就选择B,这就错了。因为高考题如果一眼就能看出来就没水平了,就是让你在两个之间徘徊的,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帮助大家破解矛盾,这句话是:选择正确一定要把题干和题支联系起来。比如要选择B,把题干和题支连起来默念一遍,如果成立就选择,如果不成立就排除。这是我们讲的客观题应该这样答。
主观题是北京的孩子包括全国的孩子最头疼的,我们教书的时候发现很多孩子在做题的时候选择题非常愿意做,一勾就完了,但是主观题就懒得写,一个人不愿意做一个事情,首先是没有兴趣,第二是没有成就感。写了半天老师非常可怜的给了1分,1到10分的题得了1分就没有兴趣了。关键是选择方法,高考要降低选择题的权重,增加主观题的权重。我刚才讲了韩国学校的负责人跟我讲,说韩国已经意识到了没有主观题的弊端了,所以主观题的权重肯定要加大的。
我们提出了一个口号:得主观题者得天下。答主观题要注意审题,一定要审材料,这个材料都是用楷体字标注的,非常容易区别,一看几个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这几个材料分别说的是什么,这几个材料表达形式是什么,是文字、公式还是图表?尤其是图表的表达方式,图表上来了,但千万要关注不要先看图表的内容,先看图表周围的注解,标记。看完这些内容再看表格的内容,这样答起来就非常的准确了。如果是文字性的材料要注意时间、地点和人物,这些内容是非常关键的。比如说2008年上半年,一说这个数字,我们立即就反应2008年上半年中国的经济状况是经济过热,而下半年就是通货紧缩,这个时间概念。人物: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肯定考党的内容,国家主席胡锦涛是考国家的,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是考军委的。还要看地点,是国内、国际、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都要看清楚。区别开这些东西,我们再审查题目本身有几问。高考有的题是越来越细,前些日子在一个报告中讲过,高考越来越女性化趋势,状元女孩越来越多,就说明高考命题越来越细致了,题出的水平越来越过。比如题目说:面对金融危机我们如何迫破解?或者说面对就业问题我们如何解决?就业当然是一个非常热的热点,各地模拟考试都考了就业问题,我们是否要考虑另外一个角度,如果大家都出了这个题高考就不出了,出一个如何解决失业问题,出一个如何创业的问题。“如何”的问题,也就是怎么办的题,而这种题是高考考察当中层次最高的,就是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个题很狡猾,没有说“谁如何”,表面上一问暗含了三问,很多考生只能得三分之一分,因为没有回答齐三问,我回答国家应该怎么办,企业应该怎么办,劳动者个人应该怎么办,这是三部分。就是这样的解题思路。
主持人娄雷:是的,大家最担心的就是答一片不得分,大家知道文科答题的过程中有采分点,政治答题的时候是否把采分点罗列就可以了,不用形成非常完整的文字?
李谓:也是要形成完整的文字,断章取义会让阅卷老师非常不舒服的,这是不可以的。主观题像公务员考试的生论一样,政论性的论文,把经济现象、政治现象、文化现象解释清楚就可以了。这里面有两个原则:不用理论答题者一律“0”分,光用理论答题的最多得“50”分。必须用材料、用理论解释清楚让大家感觉非常开心,非常顺畅就可以了。
主持人娄雷:得让阅卷老师感觉你读懂题了,而且表达是准确的。我想很多同学想知道答题的底限。政治的选择题尽可能的做对多少道,错太多了分就上不去了,包括大题尽可能的多少分能拿到才有把握?按照您的经验给我们一点建议。
李谓:我建议是这样的,去年北京市的高考平均分政治科是49分,应该是比较低的。我认为同学们选择题奔着不错去,但是说不错也比较困难,我认为错两个还是正常的。主观题如果平时训练不错,方法得当,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得35分左右也是应该的。就是说如果想考一个重点大学,非常理想的大学,政治要拿到75分左右。而且这并不是梦,很简单的。
主持人娄雷:做题的时候应该按顺序答题吗?
李谓:做题的时候尽量按顺序,觉得高考编题尽量的从易到难。但每年的高考题排序都不是我们理解的从易到难,可能命题人员认为是从易到难,往往第一题就很难做,比如24题是政治的第一题,很多同学在这个问题上就折了,可能有点兴奋、紧张、考虑欠周全,可能这个题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千万要注意遇到非常难的题不要纠缠,不要因小失大,继续往后做。
再次提醒考生的一个问题,这张试卷是先地理,后历史再政治。做完了地理,做历史,做完历史做政治,最后政治39和40两道大题。我当高考阅卷质监组长的时候发现,那个时候有特权可以随便调阅考生的试卷,看阅卷老师是否准确阅卷。我看了有的考生前面答得非常好后面明显是编的,就是没有时间了,是不能得分的,后面的题往往不难,对考生的限定性比较小,答起来就会轻松一点。但是前面用的时间太长了,这上面用得时间就太短了。
相关推荐:强化套题思维训练 各层次学生如何做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