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责编:admin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学历| 高考 中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外语| 四六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资格| 公务员 报关员 银行 证券 司法 导游 教师 计算机| 等考 软考
工程|一建 二建 造价师 监理师 咨询师 安全师 结构师 估价师 造价员 会计| 会计证 会计职称 注会 经济师 税务师 医学| 卫生资格 医师 药师 [更多]
教育可以将人从最初的社会地位中解放出来,对那些处在底层的青年来说,高考的意义特别明显。问题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决定身份的不再是教育,而是权力和金钱,这对借助高考来超越阶层局限的梦想构成嘲讽。就像所谓的就业难,实质上是以绝对比例成为平民子弟的难题,对掌握权势的家庭来说,就业难是假命题。因此,那些放弃高考的人不过是情非得已。
无法否认,享受高等教育及随之而来的就业,已狭隘地演变为父母、家族能调动的社会资源的竞争,罗彩霞冒名顶替案、有倾向性的高考加分政策等一再刺激人们的神经,其中奥妙也就不难想象。在这样的状况下,如果仅从教育的角度改革高考制度或高校自主招生,实际上偏离了弃考的真正原因。在权势得不到应有约束的大背景下,其他社会变革再跟不上,高考制度也越来越孤立。
让人担忧的是,弃考现象暴露了逆淘汰效应,而且是以高考的名义进行的制度化、非正常的淘汰。它不仅会阻塞阶层流动的通道,更会造成以既得利益为标准的社会群体的分化和隔绝。弃考的年轻人用行动来证实,高考对他们来说是无用的。在那些能决定他们成为什么样人的紧要之处,他们被迫走向另外一条道路,而筛选的标准既不是智力也不是知识,他们更像是受伤害者。
要不要让孩子参加高考?上大学究竟值不值得?它们已成为众多家庭再三权衡的经济命题。相较于教育的应有功能,这些考量中所包含的忧虑和无力感耐人寻味。事实上,高考能带给平民子弟的希望正在被削弱。弃考也从侧面证明,那些降低受教育预期的因素仍然顽固,那些应当予以改变的状况依旧一成未变。在这样的情势下,强调转变就业观念,并以此为弃考之举叫好,真有些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