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高考,考生们的情绪波动也越来越大,烦躁、焦虑的心理往往会影响复习甚至影响高考的发挥。而在这个时刻,往往家长会比孩子更加焦虑。
如何处理焦躁的情绪?本报特邀高级心理咨询教师为考生和家长提出建议,以保障考生能以最佳的状态应试。
考生:掌握自己的情绪
华师一附中高级心理咨询教师尹邓安建议,考生应学会掌握自己的情绪,下面几种方式,考生可以自己尝试体会。
把高考当成平常的练习
很多高考状元在被问及进考场前的心情时,几乎都提到了“平静”这个词。如何才能做到平静呢?
首先,在高考的前一天晚上,放下复习,让自己洗一个温水澡。温水澡能够让你的头脑放松,活跃思维。
其次,在高考的当天早晨,起床后,马上对自己暗示:“我很放松,今天一定能够正常发挥甚至是超水平发挥。”洗漱时对着镜子微笑,再进行心理暗示:“我今天很冷静,会考好的。”
最后,当踏进考场时,再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高考,平时的课堂练习而已”,集中精力认真答题就行了。
晕场时稳定情绪最重要
如果你在高考那几天,发生了晕场,感到头脑一片空白,不妨尝试以下方法来调整:
第一,可以先深呼吸,然后用事先准备好的冷毛巾敷一下头,或用清凉油抹一下太阳穴,想着自己的头脑正在清醒。也可以暂时闭上眼睛,用双手轻轻抚摸一下自己的脸,先回忆那些自己觉得非常简单的知识点,再慢慢一点点地找回做题的感觉。
第二,可以先转移一下注意力,看看黑板或教室外面的天空,这会缓解你的紧张。
第三,可以尽量夸张地伸伸懒腰,这一轻松的动作会使你避开晕场开始时的第一冲击波。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可做一些让你觉得舒服的动作,如脑袋转圈等等。
怯场时做深呼吸调节
有的同学可能会怯场,如何避免高考怯场的发生呢?
第一,考试前要适当休息,调整好精神,别太在意怯场预感,把考试当成一般的作业,要学会超越自我,心里不要总想着分数,其实只要这次考试的成绩比上一次考试的成绩有所提高,哪怕只高一分,那也是超越了自我。
第二,考试时如感到怯场就做深呼吸,暗示自己“沉着”、“冷静”。先做比较容易的题目,自觉减压,情绪就会轻松些。
第三,自己感觉良好的时候,也不要过分放松;感觉糟糕的时候,也不要有太大的包袱。千万不要埋怨自己,告诉自己“我已经尽力了,我考得很好”。自我感觉考得不理想时,学会自然安慰:因为“题目难,我不会做,别人也一样感到困难”。
提高情绪的小妙招
●妙招一:整理房间。当你学不进去或感到疲惫时,清理一下你的书桌、衣橱、抽屉、杂志,扔掉一些聚积的垃圾等都能够使你的心情变好。
●妙招二:自我奖励。当你完成了今天的复习计划或攻克了一个复习难点,都可以奖励一下自己,让自己做些喜欢的事情,如听歌五分钟、看一下电视等,释放一下紧张的情绪。
●妙招三:站起来。疲惫或心情沮丧时,可以站起来绕着房间走一走,这可以刺激大脑更快地思考、更好地解决问题。
●妙招四:自我激励。早上起床时,可以对自己大喊“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加油”。晚上睡觉时,可以慢慢回忆一下复习的情况或设想一下自己考上大学后的情景。在平时自己一眼就可以看到的地方,可以贴上一些激励自己的标签。
●妙招五:倾诉。如果一次模考失利或情绪不好时,对自己的好朋友或父母把自己的问题、困惑倾诉出来,不一定有可以完全解决的方法,但说出来肯定可以改善心情。
家长:做好“情绪调节师”
华师一附中高级心理咨询教师尹邓安指出,家长流露出来的焦虑情绪往往会影响到孩子,所以家长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好孩子的情绪调节师。
沉默是最坚定的支持
“父母对我说话小心翼翼、察言观色,他们越是这样越让我感到心里像压了块石头。近来,我忽然开始特别恐惧:万一我考不上咋办?一想到父母充满期待的眼神,我真的不敢再想下去……”这位男同学认为家长对自己太关心了,自己快被爱得喘不过气了。
尹邓安分析,一些家长在无意中对孩子充当了“施压者”的角色,造成家里气氛紧张。如一些家长长期“陪读”、对孩子期望过高、过分关注孩子的分数、夸张渲染高考的成败等等。
对于高考,家长不妨尝试沉默,因为沉默是最坚定的支持。家长要认识到压力和能力的发挥之间的关系:一点儿压力没有就可能不重视学习成绩;过分关注,能力又可能发挥不出来。
赞美孩子也许会创造奇迹
曾经有一位母亲,在小学家长会上,老师对她说,全班50人参加数学竞赛,你的孩子排40名,可能有智力障碍。她却对孩子说,你同桌的排名是21,老师说只要你细心,你就能超过他。
在初中家长会上,虽然没有在差生的行列里看到孩子的名字,但老师对这位母亲说,你的孩子考上重点高中恐怕有些难。她却对孩子说,老师认为你只要努力就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考后,当孩子拿着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给母亲时,他哭着对母亲说,其实我一直都不优秀,是您的鼓励和期待才让我有了今天。
尹邓安认为,每个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及时送他们一个“胡萝卜”,会让他们发挥出所有的潜能,创造奇迹。
家长应学会情绪平衡术
考生在备考期间情绪起伏大,这时家长就应学会情绪平衡术,扮演好情绪调节师的角色,做好心理的后勤保障。
“首先对孩子踏实认真地学习要予以肯定是必要的。鼓励的形式也不一定是学习上的,生活中的小事、一些坏习惯的改变都可以拿来对孩子产生正面引导。”尹邓安指出。
家长还可利用和孩子吃饭的时间讲幽默笑话,使整个家庭氛围变得轻松活跃,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情绪。(本报记者/张瑜琨 实习生/周丽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