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责编:shinan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学历| 高考 中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外语| 四六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资格| 公务员 报关员 银行 证券 司法 导游 教师 计算机| 等考 软考
工程|一建 二建 造价师 监理师 咨询师 安全师 结构师 估价师 造价员 会计| 会计证 会计职称 注会 经济师 税务师 医学| 卫生资格 医师 药师 [更多]
说完稳定,再分析下过渡。今年部分题目也有相当的难度,但难度不在考点本身,而在于材料的大量使用和设问角度的巧妙。这都体现出了向新课标的靠拢。在今年高考之前曾经总结过北京卷材料解析题的两大特点或者发展趋势:一是某些题目归纳总结材料直接可以得分;二是题目变难的方式在于把简单设问复杂化。
37题2问有“总结材料……分析”,39题3问有“概括上述材料的核心思想”等字样。这表明该题答案可以从材料中提取出来,这在考试说明中叫做“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明年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考,类似的题目还会占有一定的比重。
37题2问也是一个典型的把简单设问复杂化的题目。它要求分析“19世纪上半期白银外流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弊端”,并“简述清政府对白银外流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乍一看觉得比较困难,但若将设问换为“简述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状况,以及清政府面对大量鸦片流入的应对办法”,考生便会觉得有话可说。其实这两组设问的答案是完全相同的。又如37题第3问,要求说明“1933和1973美元两次贬值的背景”。有的考生可能同样觉得设问陌生而无从下手,但若将设问换为“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措施和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状况”,便觉得熟悉多了。
所以当大量材料进入历史试题后,高考题目的难度不再体现在考察一些比较偏或冷僻的知识点,而体现在将考生熟悉的知识通过新材料和灵活的设问掩盖起来。以后考生需要做的主要工作,便是学会在考场上将一个个复杂设问还原简单。而还原设问的最有效途径,就是熟悉学过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养成对历史时间的敏感。当看到材料,可以马上反应出这段材料是对应书上学过的哪件事情。
相关推荐:
·考后第一时间发布:2009年高考试题答案及点评专题 |
·2009年各地高考成绩公布时间及查分方式汇总 |
·互动:2009年全民高考总动员社区互动专题 |
·高考必备:2009全国各省填报志愿时间及招生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