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4
重结构vs重规模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是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学生始终保持在2000人左右,却培养了30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但这样一所学校如果拿到中国的某些排行榜来评比的话,很可能排不进前50名。如果只强调规模,就无从真正考查到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比如在某排行榜中,一些刚刚获得本科招生资格的专科学校仅仅因为有着庞大的学生数量,其“人才培养”得分比许多重点大学还要高。
前清华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者,非大楼也,乃大师也。”可是当大学排行榜对学校硬件设施过分追求之时,也体现了如今大学的一种浮躁之风:片面追求扩地造楼甚至合并。
基于不同意片面对规模的追求,人大版排行榜提出了规模和结构并重的口号,在总分里,包含国家重点学科和全国学科排名两个内容的学科建设指标,占到了40%的比重。之所以安排那么大的比重,是因为该中心认为,学科是大学组织的基本细胞,学科建设是一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的最集中体现,其不仅是实现高质量的本科教育和高水平的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基础,也是承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平台。“而且这也是各个大学最关心的事。”
那规模是不是可以不考虑呢?舒颖岗认为,规模和结构同样重要,因为规模大将给学生更好的条件和更多选择的空间,所以在标准设定时,两者各占50%。
焦点5
高考分成为社会影响力
在其他排行榜里,高考分数是作为生源质量的一个指标,所占比例并不高。但是,人大版排行榜却破天荒地将它作为社会影响力指标,并且在总分中占到了30%。
之所以这样做,该中心认为,高考招生实际上是考生用脚对大学进行投票。高考是我国规模最大、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高等教育招生选拔考试,高考招生能够有效体现以考生及家长为代表的社会各界对大学的评价。而高考分数是公开可查询的,也是对比较“虚”的社会影响概念中最客观公正的衡量指标。
另外,在社会影响力指标中,除了高考分数,还有一项有意思的指标是网络知名度。通过对大学及校长网络知名度的统计,可以从一个方面了解大学及校长被大众、媒体关注的程度及其影响力。
焦点6
“小规模”vs“大而全”
人大版的排行榜,在其他运作多年的相对成熟的大学排行榜面前,显得相对简单,因为考查范围只限定在80多所部(委、院)属高校,给出的排名也只是前50名。而其他榜单往往非常详细具体,地方院校也都纳入考查范围,排名至少排到100名。
该中心解释,这样做主要出于两点考虑:一是人大版排行榜列入考查的这80余所高校一般被公认为是中国杰出大学的代表,这在现有统计数据上能够得到明显体现:仅以2006年的研究生培养为例,部(委、院)属的这80余所高校的在校硕士生人数占全国1800多所普通高校硕士生总数的一半以上,在校博士生人数更是占总数的近80%;二是由于从权威、公开渠道获取地方院校相关数据非常困难,因此可能有部分办学实力较强的地方大学未能进入我们的排行榜。
相关推荐:
·考后第一时间发布:2009年高考试题答案及点评专题 |
·2009年各地高考成绩公布时间及查分方式汇总 |
·互动:2009年全民高考总动员社区互动专题 |
·高考必备:2009全国各省填报志愿时间及招生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