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
奥赛给了优秀学生一个舞台
针对近年来反对奥赛的声音,在中学一线任教的老师们有不同的看法。海南文昌中学副校长黄有宝认为,不能把奥赛“一棍子打死”。对于一部分有爱好的学生,学校有责任为他们创造机会。黄有宝说,近年来对于奥赛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小学、初中这一块,高中教育有别于初中之前。因为高中之后开始文理分科,从各方面支持精英教育,才能使大学选拔人才的考试具有延续性。针对“奥数有损教育公平”的说法,黄有宝认为,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需求、成长过程来采取措施,分阶段安排教学计划,而不是简单搞“一刀切”。为了让优秀生吃得饱,最好实施因才施教。如果不允许优秀学生得以发挥专长,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作为老师,又怎么忍心让自己心爱的学生“吃不饱”呢?
在攻击奥赛的声音中,针对奥数竞赛的火力最猛。有不少老师认为,在参加高中奥数竞赛的学生中,大多数人对数学有着很强的兴趣和爱好。现在普遍攻击奥数,主要是因为奥数和升学挂上了钩,家长逼着孩子学,不考虑兴趣,只瞄准升学。
在我省历届保送生中,有不少学生曾经拿过多项奥赛奖牌。如去年被保送北京大学的汪若凡是化学奥赛和数学奥赛双科全省一等奖获得者,这个活泼、外向的女孩认为,参加奥赛和学习传统科目并不矛盾,从奥赛中学到的方法,对学习传统科目还有促进作用。她和同年被保送的同学中没有真正偏科的人,无论是单科还是总分都相当出色。
反方
和高考挂钩功利性强
不久前,福建省人大代表谢婉彬等5名人大代表曾提出“关于‘奥赛’、‘创新大赛’、‘省优秀学生’与高校招生加分脱钩的建议”,在建议中对奥赛加分规定提出质疑:首先,奥赛的目的只是想针对少数有天赋、有特长的学生,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国际大赛,在学科方面有所突破和建树。由于奥赛得奖的学生高考可加分,这样就使得奥赛带上了功利性,导致一些学校、家长、学生为了奥赛取得好成绩,加班加点专攻某一学科,因此在客观上造成了一些本没有特长的学生为了“加20分”而偏科。只有在没有功利性的氛围下,才能避免参加竞赛的学生出现偏科现象,也才能让真正有天赋、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奥赛”加分这种政策对全省绝大数考生,尤其是农村学校的考生是极不公平的,他们的高考原始分数即使能上北大、清华的录取线,也可能因这种加分政策而上不了。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士杨乐指出,现在的奥数竞赛不仅在高中生中进行,而且在初中生甚至小学生中进行。“这么多的孩子都去参加奥数班、上奥数培训学校、参加奥数比赛,这样做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且还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负担,并造成厌学情绪。”
众多家长毫不掩饰送孩子参加奥赛是为升学寻求便利。有家长称,如果奥赛加分政策被取消,即便学生对数学有兴趣,家长也不一定会同意孩子参加。毕竟家长把高考看得比一切都重要,只有和高考挂钩,大家才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