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今年高考语文湖北试卷的命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注重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结合我省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和特点,渐进渗透新课程理念,促进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全卷知识覆盖面广,内容题材新颖,设题角度巧妙,蕴含了思想教育、人文教育、美感教育,突出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审美性,将学科检测功能与高校选拔人才有机结合起来,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前我省中学语文教学的客观实际。应该说它是高考语文湖北卷进入第四个年头后已趋成熟的标志。
一、没出一道偏题、怪题和“超纲题”
今年高考语文湖北卷全卷七道大题共23道小题,没有出一道偏题、怪题和“超纲题”。这样保证了高考试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中学语文教学和广大考生学习、应考。
二、重视抓“本”,人文气息浓
为突出语文学科具有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审美性特点,命题在选材上颇具匠心。如第3题、第4题、第5题,就将目光投注到史学界、文学界、足坛、网络、印章艺术、电视剧生产等诸多方面,而社科文《彩陶---中国远古文化的辉煌代表》、两首唐诗和现代文《日月行色》则涉及考古、律诗、散文的小小说写法……这些选文具有很强的知识性、人文性、可读性和审美性,对中学语文的教学、对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了积极而有效的导向作用。卷中第15题和第21题甚至直接取材于中学语文课本,第14题与中学语文教材密切相关,也都能起到引导教学和学生重视经典作品阅读的作用。
三、一鱼多吃,考查综合能力
试卷既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能考查学生的基本素养。试卷第1题和第2题,虽是考查多音字和同音字,实际上也考查了音随义变的理解能力;第4题既考查了学生掌握判别语病的方法的情况,也考查了对整个句子的表意准确理解的能力。文言文阅读的第10题考查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其中D项的“以”,表面是考查这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但如果对整个句子理解错误,也难以判别。语言运用题中第21题直接取材于中学语文课本,命题者刻意选择《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林冲和杜十娘设题大有讲究。这两篇课文都是经典名篇,两个人物的性格都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这样就要求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人物性格,高度概括故事情节,用简洁有力的语言进行表述。看似简单的设题,其实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四、多处创新,别出心裁
今年试卷题型与去年基本一致,但在选材和设题的角度上又有不少创新。
社科文阅读的选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年选用有关中国古代陶器的社科文,文化内涵深厚,语言精炼简洁,虽有一些专业术语,但不会影响考生阅读。文言文阅读选的是《渔洋山人自撰年谱?先祖事略》。虽然年谱学生不多见,但该文以记事为主,浅显易懂,内容清新健康。现代文阅读的选文,今年大胆选用富有审美性的爱情题材的散文《日月行色》。该文凸现了人、情的纯真美,行文的婉曲美,表达的含蓄美,语言的质朴美,人、景的意境美;将小小说的写法融于散文中,表现了山村青年男女古典纯朴的爱情之美和人性之美。它将对中学的语文教学和中学生的情感教育产生积极影响。
语言运用题亮点纷呈。第20题要求结合“八艺节”节徽图案的含义,为主会场拟写一副完整的对联。这样既考查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和对有关对联常识的掌握,又考查学生了解富有浓郁荆楚地域特色历史文化的情况,命题者可谓用心深矣。第22题要求续写歌词。试题涉及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一重大题材,广受命题者的关注(去年北京卷就要求给奥运提建议),而今年湖北卷从“续写歌词”的角度设题,构思颇为新颖巧妙。学生对歌词并不陌生,且有示例,相信学生人人可写,可能还会有佳作出现。
五、为什么高考要写母语
作文是今年高考语文湖北卷最大的亮点。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但在文化方面却有遗憾之处。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传承者---广大的中学生和大学生,学习母语的热情似乎比不上学习外语的热情。湖北卷作文题要求学生就有关母语的材料写文章,既有强烈的现实性、明确的针对性,以及深厚的人文性和一定的思辨性,又在能力考查上具有开放度和区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