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18岁学生瞒着家人放弃高考
“我不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在大东门的出租屋内见到18岁的予诺(化名)时,他扔下了这句话,随后坐在了房间里唯一一张既是餐桌又是书桌的小桌旁。
“这孩子最近不知道受啥刺激了,非要出去打工,怎么也拦不住。”予诺妈妈连忙解释道。看予诺有点儿抵触情绪,妈妈把予诺支到屋外,向记者讲述了“弃考”的来龙去脉。
随打工的父母来汉读书
予诺的父母在4年前从郧县来到武汉打工,那时予诺还在当地镇上的一所中学读书。镇上中学的学习条件不好,夫妻俩多次商量后,把孩子从郧县老家接到武汉。
予诺妈妈说,他们费了很大力气将予诺送进武汉一所高中借读,却发现孩子渐渐不爱说话了,回到家就低头写作业,心里有啥事也从来不跟家里人说。
沉迷网络失去学习兴趣
来武汉后,予诺的成绩在班上一直处于中下水平,老师也没有过多地关注这个孩子。这样一来,予诺渐渐变得孤僻,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
高二开始,予诺迷上了上网,有时候还因此撒谎逃学。“他通过网络接触了很多社会上的人,他们叫他去沿海地区打工。小孩子哪有什么分辨能力,他在去年年底就向我们提出要去打工。”予诺妈妈无奈地说,家里人都不想让他就这样走入社会,但是无论怎么劝,予诺就是铁了心似的不想读书。
瞒着家人放弃高考报名
“我们以前常常用‘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来劝他,可现在他对此有很大的抵触情绪。”予诺妈妈说,儿子通过网络看到很多报道,感觉“上大学没啥用”,觉得只要在社会上打拼几年就能出人头地。他还经常指着报纸上的一些报道说服父母:你看,这人初中毕业就能成百万富翁。
今年年初高考报名时,予诺在家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放弃了报名,当父母通过老师得知这一切时,报名时间已经过了。
现在,予诺下定决心:等拿到高中文凭就去外地打工。“什么工作不重要,能赚钱就行。反正再多读个三四年书还是为了赚钱。”予诺说。
◇专家
最先放弃高考的是学生本人
高级心理咨询师、湖北省基础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尹邓安教授介绍,近两个月,他在我省各地举办讲座时,接触了数十位放弃高考的学生及其家长。
“我发现,最先放弃高考的并不是家长,而是学生本人。”尹邓安说,接受心理咨询时,大多学生认为成绩不好就考不上好学校,上不上学也就不重要了。有少数家长认为,孩子成绩不好,继续读下去浪费钱,也就认同了孩子的想法。但多数家长还是觉得,不管多艰难都应该让孩子继续读书。
尹邓安教授指出,现行的应试教育模式忽视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包括情感、情绪、意志力、自信心。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开发的基础和动力,被忽视后孩子因缺乏自我认同感以及坚强意志,往往因为一些外在因素,比如学习成绩不好或者时好时坏而放弃了学业。
尹邓安教授介绍,从他接触的案例来看,放弃高考的基本上都是成绩不好的学生。他表示,因为家里太穷而放弃读书的案例是极少数的,而且基本上都在非常偏远的农村。
弃考是一种必然现象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叶显发认为,部分高中学生放弃高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出现的必然现象。中国人普遍存在教育“偏好”的心理,大家都认为读了大学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而现实社会巨大的就业压力却残酷地向世人昭示:大学生未必能好就业、就好业。
“这种现实与预期的差距日益加大,让一些人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叶显发说,放弃高考的事情,值得全社会对目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和现行的“应试教育”进行反思。“受教育从本质上是提升人的素质,而不是读大学、找工作这样的简单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