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立意 反映时代 关注生活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解读高考(Q吧)(广东卷)命题思路
广东今年共有61.5万考生参加高考,图为深圳考生走出考常(资料图片)
近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就高考(广东卷)命题思路进行解读“均衡平稳、体现特色、稳中有进”,以能力立意为核心,各学科试题素材多取材于生活实际,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以能力立意为核心
广东省2008年普通高考按照本年度的教育部新课程标准版《考试大纲》和本识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命题。命题指导思想、命题思路、考试内容和能力考核的要求保持稳定,着力控制好所有科目的试卷难度,处理好文科类与理科类不同科目之间的难度均衡问题。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解释,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坚持以能力立意为核心。比如,历史试卷中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史料,既有原始文献也有物质材料,考查考生对史料多方面的、真实的解读能力。地理试卷图文结合密切,信息丰富,突出考查考生根据图表获取准确信息的能力。政治试卷中通过创设社会生活的实际情景,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描述与阐述事物、论证与探究问题的能力等。
各科试题素材具时代性
广东教育考试院认为:广东省普通高考各学科命题兼顾了选拔性考试与普通高中新课改的双重要求。首先,注重考查基础,突出主干知识,贴近教学实际,既避免“繁、难、偏、旧”又不刻意追求形式上的“新”和内容上的“全”。
而高考广东卷另一大特色是:强化能力立意,反映时代性。比如,试题注重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突出考查综合应用能力。各学科试题素材多取材于生产生活实际,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反映现实生活气息。比如,在化学试卷中,考生会遇到原创度高的试题,与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完美统一,涉及有医药方面的尿糖检测、生活与日用品、清洁燃料、绿色电池、资源循环使用等内容。又比如,政治试卷选材于广东改革开放的问题或成果等,也有科目试题背景涉及地震、雪灾等。
这样,试题素材采用大量新资料,采用多种方式呈现,设问角度灵活多样,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理解和灵活应用的能力;对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的掌握;信息获娶分析处理并应用的能力;知识延伸,多角度全方位思考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除文科基础/理科基础外,其它科目都创设了适度开放,让考生进行探索讨论的试题,实现对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努力实现选考科目间均衡
“努力实现选考科目的均衡,即在文科组内或理科组内,力求使三个选考科目的群体平均分相近,三个科目的考生成绩分布基本一致。”广东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举例:比如,物理科增加了2道选择题,减少了1道非选择题,以利于调整试卷难度,更好地测试考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化学科与生物科都适当减少了选择题的数量与总分值,以利于实现理科类考生的三个选考科之间的均衡。政治科试卷调整了多项选择题的评分标准,改进了非选择题的设问技巧,以增加试题的区分度,提高试卷的效度,以利于实现文科类考生的三个选考科之间的均衡。
此外,该负责人表示,语文、文科数学、理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和地理9个学科设置了选做题,选做题命制在内容难度、考查的能力层级、题型、设问、作答要求等方面力求实现选做题之间基本等值。
各科命题均有创新
语文:首考小说
今年的选考内容文学类文本选用了小说,实用类文本则选用了科普类文章。这是广东省自行命题以来第一次考小说,也是第一次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科普文章。小说和科普文章在内容、体裁、语言上差别较大,凸显出选择性。两个文本在阅读难度上没有明显的差异,主要考查考生阅读中的较高的能力层级。
英语(Q吧):增加文学题材
阅读理解在选材方面延续了广东省一贯的多样性、跨文化性和新颖性的特点。但与往年相比,2008年的阅读理解试题有两大变化:选材方面,在保证题材多样性、语言真实性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学题材。
政治:取材于本地时事
政治试题取材于国际国内重大事件以及和人民生活有关的重大问题。试题还有三大特色:其一,体现广东特色,比如取材从形式到内容大都来自于广东改革开放遇到的问题或是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其二,贴近社会实际生活。其三,试卷多处引用诗词歌赋。
中学老师给英语高考题“挑刺”
“揠苗助长”晚了一千多年?
又讯(记者 崔燕)深圳市宝安中学一位老师前天给报社发来邮件称,今年广东省英语高考试题出现了一个知识性错误,一段关于中国成语“揠苗助长”的文字把这段典故发生的时间从战国搬到了宋朝,一下子就错了一千多年。
试题原句如下:It is said that a short-tempered man in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 was very anxious to help ____ rice crop to grow up quickly。(中文意思为:据说在宋朝(960-1279)时有一个急性子的人很想让他的庄稼长得快些。)
这位老师指出,“揠苗助长”讲的是战国时期宋国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孟轲《孟子公孙丑》中。尽管这个错误不会影响答题,但高考题应该是经过专家反复审核的,出现这种知识错误“实在说不过去”。
[责任编辑:monin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