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专家预测,未来广东推行的平行志愿更有可能接近江苏、浙江模式的“考后出分填报平行志愿”,而且有可能实行“完全平行志愿”。
日前,教育部发布《2008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推广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方式。我国目前已有湖南、江苏、浙江分别于2003年、2005年和2007年采用平行志愿的做法,2008年,北京、上海两市也将推广。
而现行广东高考(Q吧)志愿的填报方式是“考后出分填报志愿”。也就是在公布成绩和各批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后填报志愿。在这种方式下,考生只能填报一个第一志愿,志愿之间是不平行的,录取时按“志愿优先”原则,往往只有第一志愿起作用,第二、三志愿基本上成了“摆设”。
相比而言,平行志愿的优点则非常明显。由于每个批次的各个志愿之间是平行的,都有被录取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志愿填报风险,考生录取的机会加大。
平行志愿尽管有很大的合理之处,但同时应该看到,基于“分数优先”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也极易造成考(Q吧)生只专注于高考成绩,不考虑自身的其他条件和国家发展的需要。
今年,广东高考志愿填报方式由“考前填报”调整为“考后出分填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负责人说,今后将会继续推进填报志愿等方面的调整改革,积极探索有利于考生填报志愿、降低志愿风险、增加考生选择机会的较优化的方法。而平行志愿是个趋势,今后广东也可能考虑逐步推进。
有关专家预测,由于广东高考今年刚实行“考后出分填报志愿”,考虑到政策的连贯性,未来广东推行的平行志愿更有可能接近江苏、浙江模式的“考后出分填报平行志愿”,而且有可能实行“完全平行志愿”。
什么是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是指在每个录取批次的学校中,考生可填报若干个平行学校,然后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投档录取,改变过去“志愿优先”的录取原则。
具体地说,按照平行志愿录取方式,录取时,将考生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排队,依次检索考生填报的A、B、C等几个平行志愿,若符合A志愿,则被录取,若分数不够,则继续检索B志愿,以此类推,直到被符合条件的学校录取。
据了解,目前全国各地实行的平行志愿,按时间填报顺序分类,可分为考前平行志愿、考后估分平行志愿和考后出分平行志愿三种。
按填报的范围,又可分为完全平行志愿(所有报考志愿都平行)和部分平行志愿(保留一志愿实行原来的“志愿优先”原则,二志愿实行平行志愿)。
湖南、江苏、浙江所采用的模式就是“考后出分平行志愿”,上海推行的模式是“考前平行志愿”,但都属于完全平行志愿,而北京推行的是部分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今年在北京、上海推行后,广东的一些考生和家长对这种“新花样”虽兴趣盎然,但却雾里看花,不知道效果怎样。广东的部分高校目前也处于观望,特别是一般高校对将来可能要推行的平行志愿心存忧虑。
那么,到底平行志愿会给考生和高校带来怎样的影响?其他省份的“平行志愿”实践能否给广东的高考志愿改革起到他山之石的作用?
总体而言,平行志愿的推行可以增加考生的选择机会。“平行志愿”作为一种新的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已经引起广东广大考生和家长的关心和注意。
华兴文化学校资深高三老师彭清平认为,平行志愿保护了高分考生,降低了落选的机会。他举例说,某考生的第一志愿是北大,第二志愿是复旦,但他的实际成绩达不到北大的录取线,而超过复旦。在广东目前的投档录取方式下,该考生无缘北大,也很难被复旦录取,有可能遭遇“滑铁卢”,落到一般本科院校。但在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方式下,第一志愿北大和第二志愿复旦是平行的,该考生落选北大后,仍会被复旦录取。
本报专家顾问团成员、华南师范大学人才测评与考试研究所所长张敏强教授指出,每个人的知识、能力和兴趣都是不同的,如果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充分考虑这些,那是最理想的,但平行志愿以高考成绩来决定所报考的学校,很少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兴趣,有把分数绝对化之嫌,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