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晚,江西省高招办主任肖辉、副主任曹正龙、副主任余芳霖、主任助理沈丽华、普招科科长刘力、秘书科科长沈华锦、微机科科长吴文年和艺体科科长曾洁华等8位专家来到本报接听读者热线,就江西考生和家长高度关注的高考志愿填报和今年高招录取政策等进行了权威解答。
填好第一志愿,重视第二志愿
由于填报高考志愿时,高考成绩是估计的,所填报高校当年的志愿指数也是估计的,因而,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第一志愿是否会被录取,也是没有绝对把握的。所以,第二志愿的填报非常重要,千万不要小视。
填报的第二志愿应与第一志愿在质的方面拉开一定距离,应该是第一志愿录不满额的学校。几个平行的第二志愿其志愿指数应分别低于1、0.7、0.4。调剂志愿是考生在一个录取批次中最后的希望。
总之,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之间的关系应该是“阶梯”关系。要重点填好第一志愿,重视填报第二志愿。从专业志愿来看,多数省(区、市)都规定每个学校志愿可填报3个至5个专业。第一专业志愿和后面几个专业志愿之间也应该形成“梯度”。
兴趣广泛的考生可把学校志愿放首位
不少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常常遇到这样的烦恼,自己喜欢的高校却没有令人满意的专业,而有满意专业的高校却不是自己所向往的高校。
一般而言,兴趣爱好比较广泛、各方面能力较强、适应能力强的考生,可以把学校志愿放在首位,但所选专业至少是自己不讨厌的;而特长比较突出、兴趣爱好较为单一的考生,则可优先考虑专业志愿。功底扎实、家庭经济好的考生,可优先选择学校志愿,今后再通过学第二学位或考研来重新选择自己更喜欢的专业;学习成绩一般,这次高考发挥较好,且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考研的考生,则应优先选择专业,以利于毕业后尽快找到工作。
社会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注意事项
社会考生在保持信息畅通、吃透招生录取政策的同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拟填报院校招生计划、批次及招生章程等;政策吃不透时,应及时到各市、县(区)招考办咨询或打电话了解有关情况;“江西教育网”、“江西高招信息网”以及各高校都开通了网上咨询,可通过网络掌握有关招生信息;尽可能向高三教师寻求经验和指导。
填报志愿要遵循五大原则
全面考虑的原则:填报高考志愿的相关因素有很多,比如考生的德、智、体、美、兴趣等情况,高校的地域、品牌、气候等情况,专业研究方向,今后所从事职业和社会价值等等。在所考虑的诸多因素中,一般应以文化成绩、兴趣特长、身体条件以及就业前景等为主。
扬长避短的原则:考生应很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使自己的优势和所选报专业找到最佳结合点,就可以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增加录取的几率。既要认真细致地客观分析自己的长短,又要全面了解招生录取政策和学校或专业对考生的要求。
量力而行的原则: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一定要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符合实际的高校和专业志愿,做到量力而行,切忌好高骛远,盲目攀比。
录取为先的原则:选择志愿可以冒一些风险,宜小不宜大,要以能顺利录取为第一原则。同时,要认真填报好各个批次的每个志愿,志愿间要层次清楚,后一个志愿成为前一个志愿的有效补充,从而确保录取目标的实现。
综合平衡的原则:考生在初步填完所有志愿后应该注意最后的平衡:一要对所填的各批次志愿进行纵向比较分析,特别要检查各批次之间相邻志愿是否填报恰当;二是通过中学或教师,将自己所填志愿与其他考生的志愿进行横向比较,以免“撞车”。
填报高考志愿时应注意有关政策
填志愿时,考生应将加分的因素考虑进去,特别是估分在重点和本科之间或本科与专科之间的考生,如有加分因素,或许就能上一个录取层次。
考生还可利用政策跨进更高的录取层次。如果上了专科线,离本科分数线相差10~20分,就可以通过在提前录取批次中第一志愿填报军事指挥院校,或在第一批本科(重点)和第二批本科(一般)录取的批次中第一志愿填报农业类院校来实现自己上本科的愿望。利用政策跨进更高的录取层次是有条件的,并非每个考生都有条件实现,考生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去确定自己的目标,切不可投机取巧,更不能为达到目的去违反政策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