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高考志愿对考生和考生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大事,但每年总有一些考生因为填志愿的指导思想出现偏差,造成报考中的遗憾。专家表示,有几种情况是家长和考生容易出现的误区。
盲目攀比选报过高。有的考生容易“跟着感觉走”,听说哪所学校好、哪个专业“热”,就跟着填。有的考生见别人填的学校层次高,感到自己填低了没面子,也就跟着“摸高”。
与盲目攀比相反,另一种情况是信心不足,只求稳妥保险,怕高就低,往往造成高分低就。这种事情往往发生在平时成绩处于中上水平的考生中。
还有人以为,收费高的专业一定“走俏”,收费低的不行。其实这样看问题是很不可靠的。有些专业是国家大量需要,大有发展前景的,为了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报考,收费标准相对低一些,同时奖、助学金金额也较高。有些院校和专业收费相对较高,但并不说明该院校、专业就比其他专业一定好些。
重庆一中张群力老师为考生们填报志愿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首先,要重视第一志愿。第一志愿最为关键,要将自己的分数与相应层次的院校相对应,判断风险高低,不能盲目攀高;后续志愿的填报应注意与第一志愿拉开梯度,仔细研究相关院校招生章程中对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的相关规定,选择最有把握的学校。
其次,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愿之间拉开“梯度”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志愿“梯度”,是指在同一批次的学校,由于多种因素,录取分数高低不同而形成的差异。志愿梯度还包括专业梯度,是指在同一院校中的各个专业,在录取时形成的分数之间的差异,这种分数高低的差异被称为“专业梯度”。张群力说,梯度之间最好拉开30分,梯度越大,保险系数越高。
第三,在学校与专业选择时,首先选学校,如果学校差别不大则要选好专业。一般来说,一类院校挑名气,二类院校重专业。
需要特别提醒考生们的是,选择“服从调剂”可以增加录取的机会,降低因第一志愿落空带来的风险,这对考分竞争优势不明显的考生应该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