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局限,“窗”外更有一片天
粤企更爱外地毕业生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往往按照“城市—学校—专业”的顺序选择,大多考生心仪去一些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城市,再加上广东考生还有“恋家情结”,因此广州、珠海等地的高校成为了大部分广东考生的首选。而一些高分的考生,又集中填报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这便导致外省非热门城市一些排名靠前的名校在广东受到冷落。
“其实,外省许多学校的教学质量比广东高校要好,考生目光不必限死在广东,或一些主要城市。”广东外语外贸高教所所长、教授朱建成说,集中填报一些城市的院校,还可能抬高这些院校的分数线,使得报考热门地区高校变得难上加难。而外省的一些非热门城市的名校在广东招生时分数通常不高,考生可抓住机遇,“以距离换分数”,报读一些全国知名的学校,学生以后无论往哪发展都有“底气”。
报考经济发达地区高校,还与家长与学生的观念有关。不少人认为,在大城市不仅能够接受到高校的良好教育,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且还可以为今后的就业拔得头筹。想留在广东发展的考生,更是着重从大学开始就培养人脉关系,方便以后就业。一些家长也希望通过自己生活了这么久所积累起来的人力资源帮助孩子找到理想工作。“反正我以后在广东工作,与其到外省一些说出来没多少人知道的名校就读,还不如选择一些本省大家都知道的学校。”这是不少选择留在本省就读的考生心声。
“到外省学校就读不影响回广东、广州工作,从来就没有政策说限制外省毕业生到广东就业,相反,企业通常愿意招收外地毕业的学生。”朱建成分析,“因为在外地生活了四年的学生往往在当地有自己的人际关系网,这对企业的业务拓展是好事,不少企业也想利用这点。我们学校就是这样,更愿意招收外省院校毕业的人员,因为能促进学术交流。”
带“农”字专业遇冷
一些考生对某些学校比较“专一”,认定某家大学后便“钻牛角尖”,甚至不惜重读也要考取该大学。部分学生填写志愿时更只填写一间心仪的学校,让机会白白流走。另外,考生中还存在“谈农色变”现象,对农业大学退避三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