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量四:提前了解专业经济成本
大学一般学费和住宿费在6、7千左右。加上每个月的生活费、交通费,现在供一名大学生一年起码要花1.5万元左右。如果孩子被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录取,则学费还要高。
考生和家长应具体关注各校的招生政策中关于收费的说明。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可以考虑选择收费标准相对较低或奖学金、助学条件较好的院校和专业,但前提是自己喜欢这些院校和专业。不要因为经济而忽视了发展机会。家庭经济非常贫困的学生也不要被学费吓倒,入学后可以申请国家助学金和贷款,各校还有很多的补助政策,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四年学习生活。
思量五:选择专业尽量自己做主
高考志愿如果完全由父母包办填报志愿这是不正确的:一是不利于考生个性的发展,父母的选择未必和考生的意愿一致;二是不利于正确选择专业和学校,很多父母带有个人主观因素,甚至会比较盲从;三是不利于调动考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比较好的方法是:父母的建议作为参考,考生自己最后定主意。
还要提醒考生的是,兴趣是填志愿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尤其是一些考生的兴趣不成熟时,如果以一时兴趣作为填报标准也会不妥当。因此,首先要好好审视自己的兴趣,看看这种兴趣有无发展潜力、能否帮助自己深造或就业发展,要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再决定自己的选择。
思量六:报考新增专业前要谨慎
每年不少高校都会开设一些新增专业。由于没有历年的参考资料,这些专业的师资力量、市场需求、发展前景等究竟如何,考生一定要在了解清楚后作出选择。
特别要提醒的是,新增专业虽然年轻但并非就是冷门专业,像物流、会展等专业本身就是热门,因此报考者不要把这些新专业当成冷门专业来报考。
思量七:外省市院校也是不错选择
很多上海家长舍不得孩子报考外地院校,害怕孩子到外地后会“吃苦”。其实,这几年来,外省市高校每年在上海招收考生,但本市考生中除了在零志愿中填报北大、清华外,填外地高校第一志愿的并不多,这对考生其实是非常不利的。实际上报考外地院校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首先,外省市高校在沪招生计划占上海市生源计划的10%左右,录取率相对较高;其次,这些在上海招生的学校大多是名校,专业也不错;对于那些处于录取边缘线上的学生,鼓励他们去外地上学,这是出于让学生有学可上的考虑。再次,到外地上学,更主要的是可以锻炼独立生活能力。此外,为鼓励学生报考外地院校,今年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非常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