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反思
“高考移民”拷问教育公平
2005年吉林省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报名工作提前的“战略”,让部分“高考移民”不得不“放弃”吉林这一移入省份,但不排除,他们会选择移入其他录取率高的省份参加高考。
“高考移民”·原因
录取分数线、录取率的差异
为什么会产生“高考移民”?因为有些省份高考录取分高,有些省份高考录取分低。在河南、山东考不上上级院校的,到我省就可能考进录取线,甚至可能上重点大学。为什么各地的录取分数会存在差异?除了各地教育水平的差异外,各地录取名额的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河南、山东等外省考生将吉林作为移民参考地点,是因为我省的录取率高。”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南光哲主任介绍说,录取率和一个地区的高考人数、人口密度有关,河南、山东等省份都是人口大省,所以每年参加高考的
人数相对就多,高考竞争更为激烈,录取率相对低。而比较来看,吉林的高考生不过十几万,而高校资源丰富,所以录取率相对高。
扩大学校知名度和“创收”
一些中学缘何收录这部分“移民考生”呢?南光哲主任分析认为,部分学校正是为了提高学校知名度才接受“外籍考生”就读、报考的,因为从山东、河南等地来的“移民考生”学习成绩都很优秀,考入上级学校,甚至考取名牌大学的几率大。另据有关人士表示,不排除一些学校为了“创收”才违规收录外省籍考生,因为接收一个外来考生意味着学费等项收入。
“高考移民”·影响
“挤兑”本省考生
“外省考生‘移民’到我省参加高考,对我省高考生来说,肯定是不公平的。”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办公室主任杨景云说。他认为,全国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的差别,高考录取分数线高的省份考生,总会向高考录取分数线低的省份流动。当地录取分数线高,就意味着考取上级院校或者重点院校的可能性小,而在吉林参考,考取理想院校就变得非常有把握了。
“高考移民”·声音
分数线不一致是最大的“不公”
对于“高考移民”现象,吉林大学学生处副处长杨宝泉认为,全国各省分数线不一致就是对考生的最大不公平,从各学校每年的招生比例上来看,北京、上海等地可谓占尽天时地利。北京等地的学生从上高中的那天起就可以高枕无忧地等待着那张必然到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同时他表示,虽然没有对所录取学生的资格进行查实,但不排除有在校生是“移民”到吉林的外省考生,在我省“投机”才考入吉大的。但只要学生不是因为替考等违纪原因,只要考生能在我省报名,并达到学校录取分数线,学校就将对考生进行正规的系统培养。
“高考移民”·说法
教育部:分数线统一怕“阅卷差异”
高考录取分数线地区差异由来已久,正是这个地区差异导致了“高考移民”的日益汹涌。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2004年全国有527万考生参加高考,预计录取率为52%。但北京、上海、海南、新疆等地预测录取率超过70%。这些地方也正是“高考移民”流向的重点地区。
现行的高等教育机构分配格局,特别是分数线的巨大差异,早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对于要求全国统一划定分数线的说法,教育部官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高考阅卷工作是分省组织、分省进行,在阅卷标准上难以一下子做到全部统一。”
“高考移民”·清理
查“高考移民”成“常规工作”
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高招科科长韩永俭无奈地说,清理不符合规定的外省籍考生工作最早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每年高考报名,清理“高考移民”就成了“常规工作”。清理外省籍考生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护本省考生的利益。当然也没有绝对有效的措施阻止考生移民,这一现象在全国都存在,但我们会严查那些移入我省的外省籍考生,退回他们户口所在地报考。
据韩科长介绍, 2005年我省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报名工作提前到2004年12月18日~12月23日进行,这一“提前”本是为有效控制艺术类考生的替考现象的发生,为各艺术类考生提前录取创造条件,但这一“提前”也令很多原打算到我省参加考试的外省考生“措手不及”。
据介绍,从2004年12月23日高考报名的时候,我省就已经开始审核报名资格工作,但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十分复杂。韩科长举例说,有的孩子是随着父母招商引资来的,这样的考生我们怎么办?有的地区正在扩大城镇人口,户口随便落,难道人家把户口落到这里来了,孩子高考却不能报名?所以他认为,“高考移民”这个问题是综合治理的问题,需要各部门的配合,尤其是户籍管理部门。
“高考移民”·政策
一经发现一律取消报考资格
按照吉招办[2004]55号文件,只有符合以下条件才能参加2005年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并且一旦发现在高考报名工作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一经查实,一律取消考生的报名和考试资格,并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这里面有一条关于“高考移民”的规定:非随父母户口迁入我省不到二年以上者(2003年2月28日后迁入),不得报名参加2005年我省高校招生考试。
另外还规定,因公长期在外省工作的职工及其子女,一律回户口所在地报名。凡户口从外地迁入我省的考生,(外省籍《居民身份证》号码),报名时除持本人常住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外,还须填写《高考报名资格审查表》;在我省定居的外国侨民报名,需持省公安机关填发的《外侨居民证》,在居留地的县(市、区)招生办报名。
“高考移民”·“封堵”
四堵墙层层过筛
高考本身就是竞争,为杜绝外省考生来我省报考的“高考移民”现象,我省各级招办将继续加大对“外籍考生”的综合治理,以封堵“高考移民”,维护我省考生利益。
外省籍身份证的考生在报考时,必须填写《考生报名资格审查表》,考生资格要接受报考中学、县区招办、市州招办、省招办的四级审核。经资格审查后,被确认为外省籍考生的,将由考生所在县区招办取消考生报名资格,清除报名信息,并将此意见通过文字材料送达到每一位被取消报考资格考生手中;这意味着,我省所有考生资格全部接受社会监督,对不符合报名条件的外籍考生将坚决予以退回。
“封堵”治标不能治本
“高考移民”反映出:现行高考政策已不适应人口政策松动。有关专家认为:“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都是按计划进行的。当地根据自己的情况预测需要多少人,并下达招生指标。过去这样做没有问题,因为人口基本是不流动的。可是社会在变迁,人口的流动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就国家户籍政策而言,对人口迁徙的限制也越来越小。这就给异地报考打开了方便之门。但是,高考政策并没有适应人口政策的这一变化。”
省招生办相关人士也认为,全国教育资源的不平等,高校资源不平衡,是导致这种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之一。在目前招生体制下,“高考移民”现象很难根治。这也是现行招生体制弊端,现在都是实行分省的招生制度,如果各高校自己招生,情况可能有所好转。但是要想根治,就目前的体制下,很难有效控制住。现在经济活动这么活跃,人员流动性那么大,户籍政策也在逐步放开,人家也不说考试来的,就是投亲来的。根本就没有办法对人家进行限制。
同时有关专家还认为:“高考移民”的真正原因在于教育不公平,在不公平的前提下再出台不合理的政策,只能加剧不公,而对地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没有丝毫改变;限制报考地域、计划性分配招生名额的行为,是对学生受教育权的强行干涉,是地方保护,是在维护不公平的制度。限定外来考生只能报考本科第二批和专科(高职)学校的做法违背《教育法》。 ”
“高考移民”客观上造成一定压力,促使在分配教育资源时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对“高考移民”的“堵”也增加了“移民”的成本和风险,“封堵”治标不能治本,“只堵不疏”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本报记者 王宇 陈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