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末,“天下第一考”(高考(Q吧))启幕,而提前一个月上演的“开锣戏”却是抢夺考点周围的高考房。
在闵行区南部的一些考点,稍好的宾馆房间早在上月初就被考生家长们预订一空,下手晚的考生家长只能瞄准民房“短租”,或者投靠一些平日里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亲戚。反正不管怎样,总要给孩子在高考期间在考点附近找到一处有足够空间且舒适如家的落脚点。
高考房近年来发展势头很猛,和家长不愿让自家孩子“吃亏”的攀比心理有关。在备战高考的特殊日子里,起初是离考点路途较远的学生家长希望给孩子最安静的环境,能大大节省家与考点之间奔波的高考房成习惯性选择。然后是其他家长觉得不花这笔钱等于没做好备战高考的功课,万一孩子高考发挥不佳更会令父母心里内疚,于是也挤入高考房搜索大军,让自家考生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在争着攀比为考生奉献的关键时刻,不知有没有家长怀疑高考房会否增加孩子临考压力。
对高考房的“迷信”也在不断升温。考生家长对含有数字“6”、“8”的所谓吉利房号趋之若鹜,而对含有数字“4”的房号避而远之。天平路上的一家宾馆,因连续多年入住的考生上榜率为100%,成为每年考生家长必争的风水宝地。每年高考期间,这家处于徐家汇商圈的宾馆已无法接待普通游客,所有入住客清一色是附近几个考点的高考生,在历年考生家长监督要求下宾馆索性关闭了足浴房等设施,成了上海有名的高考“样板房”。
对爱子心切的考生家长来说,最好在五六月间全社会都能成为宁静舒适的“高考房”。如今,各地“护考”规定也越来越多:高考备考期间学校附近工地不得施工,考点外机动车不许通行,甚至高考期间有不放心的家长自发站在马路上,充当“临时交通协管员”……
多年来政府部门、媒体乃至公众对高考的特别照顾,营造出全民高考的氛围,不知道在过度呵护的“高考房”中出类拔萃的青年才俊,是否具有足够的抗压能力?毕竟,“高考房”只是一时的,不会与人终身相伴,而社会偏偏需要能承受各种压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