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小王今年考了530多分,被顺利录入A志愿的复旦大学。小王坦言,如果在去年,她是绝不敢报复旦的,因为一旦录不到复旦,则极有可能落入二本院校,“今年是平行志愿,分数优先,我就大着胆子填了,最终如愿以偿。”
“平行志愿降低了志愿填报的博弈色彩,对考生而言更加公平。”考生和家长对于平行志愿普遍做出了积极评价。但问题接踵而来:考生“博”名牌却进了不喜欢的专业;名牌之外的学校招不到“漏网”的高分学生……教育界人士已经开始思考:在“平行志愿”机制下,高校的优势学科如何吸引到优秀生源?
为名校情结牺牲兴趣
最向往的是同济大学的景观学专业,可因为分数线的差距,考生小刘最终被调剂录取到医学专业。虽然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但是苦恼已经伴随而来:“我可从来没想过要做医生啊!”
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原则下,考生一般首选学校。为了进入一流大学,考生对专业一般都表示“服从志愿调剂”。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认为,学生志愿填报多数由家长做主,而家长往往重视学校名气,并不注重专业,导致考生个人兴趣得不到满足。一些专业教师不约而同地指出:“进了没有兴趣的专业,不利于考生在大学的学习,甚至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
高校同样也在苦恼,复旦大学一所学院的老师告诉记者,虽然进入该学院的考生分数并不低,但是很多都不是第一志愿考进来的,而是从经济、管理等专业调剂进来的,“我们宁愿录取考分相对低一点、但是却是对这个专业有兴趣的考生。”
不是名校难觅好生源
平行志愿实施之后,一所高校录取的学生分数差距都不大。以上海大学为例,该校一本录取的考生中,文科分数段大部分在477分以上的10余分内,理科分数段则大部分在474分以上的20余分内,而往年最高的分数段一般高出投档线40分左右。
同济大学招办主任肖亮华告诉记者,该校最好的专业都是与建筑、规划有关的,往年这些专业的分数线总是遥遥领先,与学校相对薄弱的专业拉开很大差距,而且与其他一些更加有名的高校比,这些专业的分数线也毫不逊色,甚至更高。但是今年,各个专业的分数差距缩小,强势学科和弱势学科区别不大。上海大学的通讯专业拥有很强的学科实力,一些名校的通讯专业也无法与之相比,但是今年上大通讯专业录到的学生的分数却远远低于一些名校的通讯专业。
叶志明告诉记者,对于往年招来的高分学生,学校专门成立强化班进行基础教育培养,而今年,上海本地生源中的高分考生几乎没有,强化班的改革受到打击。据悉,该校正在有针对性地改革培养方案,在大一新生中加强适应性训练。
自主招生是重要补充
平行志愿政策推出之后,分数与学校之间的对应关系可能更明显,即高分学生对应名校,一般分数学生对应中等学校,排名靠后的学校获得高分考生的几率很低。专家指出,高校要在“平行志愿”体制下招到优秀学生,就需切实提高质量、强化办学特色。
复旦、交大等高校的招生负责人也指出,给予高校更大的招生自主权,完善自主招生制度,是将来改革的方向。有专家表示,现有的自主招生需要改进,因为自主招生招到的学生和高考(Q吧)选拔的学生基本重合,没有发挥自主招生的作用,应该有多种评价体系帮助大学和学生更好地双向选择。
也有专家提出,平行志愿的实施细则应该进一步细化,比如充分尊重学生的第一志愿,在此前提下,后面所有志愿平行,这可以保证学生的兴趣得到满足。
记者从市教育考试院获悉,在进一步的改革中,本市将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为基础,以“平行志愿”为填报志愿模式,采取“统一考试”、“自主招生”相结合的多样化选拔方式,探索更为合理、更加公平、也更有利于高校发展的人才选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