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11年高考的最终时刻还有最后30天,毫无疑问,一切试卷分析都应该直接从这个数目字出发。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要探讨的,不应该仅仅是试题贴近最终高考趋势的程度,而是学生应该如何对待从这套试卷当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以及接下来这最后一个月要采取的终极备战方案。在对海淀、西城二模语文试卷进行分析的两篇文章中,我将分别处理这两个问题。
2011年海淀二模语文试卷点评
让我们先对这次的海淀二模试卷做一个总体评价。应该说,这次海淀二模的试卷较一模整体上有很大进步,总体难度有所下降。
其中,基础知识、文言文等难度把握可以说恰到好处,尤其是诗歌鉴赏,其对“犹及”的考查不单指向情感主旨,而且涉及到了诗歌鉴赏平时较少涉猎的结构方面,应该说对考生的要求有所提高,但并不过分。阅读延伸的评分标准,也与去年高考“343”的分布照应得分毫不差。当然,这套试卷当中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现代文阅读考的是一篇小说,北京这几年除了春季高考考过一次小说以外,小说根本不在出题人的考虑范围之列,但注意到这篇小说的考查题型与散文区别不算很大,对人物形象的考查被揉进了阅读延伸题中,就答题要求而言,其较一模《黑白苏州》那些过分强调细节的答案也要平和许多,因此不算跑偏太多。作文采取的材料作文形式,应当也在遭到诟病之列,但好在其隐含意义(“慎独”)较易发掘,总比去年海淀一模的“沙漠大黄”要好不止一个档次,从这个意义上说,姑且就让我们将这些“离经叛道”的题目当做“海淀特色”好了。
那么,这份试卷可能会反映考生的那些问题,考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在最后的30天,应当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语文各知识点备考建议
基础知识复习:
就基础知识而言,字音字形、近义词辨析以及病句属于不能错的题,如果出现错误,意味着这一年的复习在基础方面缺失过多,最后30天完全补上可能性不大,建议选择字音字形和病句作为切入点,将这一年做过的所有题做一个梳理。比如,病句可以按考试说明中要求的6种语病分门别类地将“病例”抄下,以培养“坐诊”的感觉;字音字形则可按记忆的方法归类,以期在考场上把握住“推导”出答案的线索。成语题如果出错,意味着对“望文生义”的表现形式理解不够透彻,基本上,“虐待老人”这样的语境,可以被视为“望文生义”的双保险,错误几率会占到80%以上。而文学常识如果有错,则须将自己头脑中已经有的正确印象夯实,不至于在考场上对《氓》用没用比兴、算不算浪漫主义产生犹豫心态。
文言文复习:
就文言文而言,关键点还在于实词和虚词。虚词是整张试卷当中最好拿分的,是不能错的;事实上,对考纲内18个虚词的总结,只要以课本中的例句为主,并不是很庞杂的工作,学而思在寒假高三语文课中曾经用4个小时就将它们整理清楚,关键在于自己情不情愿下这几个小时的工夫了。对于实词,先前讲过的答题技巧固然关键,但代入法依然是根本,务必要坚信自己代入后的“现代汉语”语感!
诗歌鉴赏复习:
诗歌鉴赏的关键点还在翻译。如果这部分丢分较多,这30天必须每天翻译一首古典诗词,这是考场夺分的关键。社科文阅读,需要注意的是主观题的分值分布以及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现代文阅读关键在于通过题干辨认题型、通过题型明确答题思路和答案要点,以及清晰明了的答题素养。作文则在于我在课堂上强调过的两个原则:提纲原则和递进原则。如果这几个板块出现问题,上述要点是这30天的主攻方向。
很多时候,语文考试就是一张窗户纸,得失全在破与不破之间。尤其是那些语文素养较好、但目前语文成绩不够理想的同学,只要坚定信心,将飘忽的文学感受真切地落实到语文试卷和题目中来,我相信,在最后的30天中,你一定能够迎来拨云见日的那一天。
相关推荐:
·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试题分析 (2021-6-8 17:55:18)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全国乙卷) (2021-6-8 11:20:55)
·2021年高考语文解析:四个关键词解析语文卷 (2021-6-8 11:08:59)
·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释放哪些改革信号 (2021-6-8 10:51:17)
·2021高考语文试题:春风化雨 讲述高考育人故事 (2021-6-8 10:23:22)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