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各地2011高考作文题目及点评
各地高考作文题一览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这样的题目太令人纠结了。”“《情有独钟》很温情啊!”“《拒绝平庸》虽然太老套,但倒也励志。”……
6月7日,11时30分,当900多万考生五味杂陈地走出考场时,各地作文考题旋即揭开神秘面纱,一场媒体、专家和网民七嘴八舌的“审题”,在考场外迅速生发开来,成为当日舆论热点。
为何每年高考作文容易引发讨论?语文问题又折射了什么?语文专家、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总体印象
比较有水平,赞成偏重理性思维
记者:今年高考作文题中,有没有令您眼前一亮的?跟往年比呢?
温儒敏:总的来说,今年高考作文题出得比较有水平,一是很多题目都倾向于理性思维,而且需要有较宽的知识面,这和以往多往抒情描写的路子走,不太一样。二是形式上有一定限制,思维角度则是可以充分开放,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思考力。比如新课标卷的《中国崛起的特点》,给出国内外对中国崛起的评论,让考生选取一个角度来写。这样的题目偏重理性思维,要有一定的社会关怀,那种陷于题海战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就很难写好。还有上海题,围绕“一切都会过去”或者“不会过去”展开议论,也是需要有些理性分析的,平时读书较多爱思考的学生可能就发挥得好。但也有些省区市的作文题“指向性”太明显,例如《拒绝平庸》、《总有一种期待》、《时间在流逝》等,考生可能早有准备,容易套题,也容易落入“文艺腔”一路。我赞成高考作文尽量往理性思维和开放性方面靠一靠。
记者:教师们考前猜题、押题,记者们蹲守考点等题,网民事后积极参与“审题”,一些媒体还发起了微博作文大赛。大家都很关注语文,但抱怨之声、争议之声也不绝于耳。
温儒敏:这主要因为语文是综合性学科,有很强的社会性,大家大多关心且都能说上几句,一些媒体甚至顺势炒作。如果是数学、物理或外语,就不太插得上嘴。当然,许多抱怨批评之声,从一个方面也反映出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许多问题。
记者:几天前,上海传出高考作文中禁用网络词汇的消息,引起很多争论,但很快辟谣。您怎么看?
温儒敏:语言生活是丰富流动的,语言规范总是相对滞后的。所以,不能简单地禁用某一个或几个网络词汇,也禁止不了。关键是要看在具体语境中,是否运用得当,一般人能否看得懂。如果网络词汇过多,有碍阅读,显然也是不行的。
两大病灶
套路化与文艺腔,见不出思想
记者:您觉得,就高考作文来说,这些年来,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温儒敏:抄袭、套写成风!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以“话题作文”和“新话题作文”为主,大多有预设的指向。于是,许多考生都会准备大量的“套路”和材料,遇到什么作文题,就直接套上去。有些考生甚至只写开头、结尾,中间大段都是摘抄,变成填充式的“馅饼作文”。
因为雷同,难见新意,阅卷者往往只能从开头、结尾,以及使用修辞、典故的情况,甚至就以字迹是否工整来考查考生的写作水平。这也使得大量套写甚至抄袭的作文也能得到好分数。套写显得“安全、保险”,也导致许多有写作才华的考生,不敢写出自己真正想写的作文。
记者:这跟应试教育是否有关?
温儒敏:当然。这种不良风气,是高考指挥棒作用的结果。现在不少学校违背教学要求,完全以“高考作文”取代了一般写作教学。大多数学生上了高中,就很少读名著原典,只读教材和教辅,还有就是“作文辞典”、“作文考试技巧”之类书刊,套写风气越刮越凶,语文的教学水平每况愈下。功利化的训练方式,败坏了学生对语文的胃口,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记者:您曾提到,当前语文教学还存在一种偏向——太过追求“文艺腔”。
温儒敏:是的。语文课历来注重文学性,注重修辞、文采。但这也容易给人印象,好像“文笔”好就是语文好,其实不见得。目前语文教学偏重文笔,是有功利化考虑的:把文字写漂亮点,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于是,动不动就用典、堆砌词藻、宣泄人生感慨的写法,在中小学生作文中很多见。我把这种文风叫做“文艺腔”。
“文艺腔”成为风气,跟高考作文命题与阅卷指向也有关,还是要改一改,适当淡化文采或文笔要求,更多强调文从字顺,以及分析、概括、表达能力。这是语文的基本要求。
一大障碍
评分“趋中率”畸高,拉不开档次
记者:不少人说,语文,特别是作文,没什么好学的,反正得高分也很难,差不多就行。
温儒敏:不得不说,当前高考作文分数“趋中率”太高,相当程度上已失去选拔的功能。作文评分一般分4个等级。据北京、福建等多个省市调查,近四五年来,二等作文卷占75%—80%,一等占8%—10%,满分作文凤毛麟角。其他省区市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趋中率”畸高,考得再好也很难企及高分,再差也不至于落入三、四等。这种畸形的考分等级分布,在其他学科很少见。这对考生很不公平,对中学语文教学更是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大家会认为语文学不学都一样。这也是这么多年,语文教学质量总是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记者:有人也担心说,不知道是谁在改自己的卷子,作文评判太主观,度太难把握。
温儒敏:一般规定,同一份作文需2—3人阅评,彼此给分差异若超过5分,就需重新评阅。这本是为了保证质量,但的确容易造成阅卷者为求“保险”,而彼此求同“趋中”。
当然,高考语文卷阅卷工作,也存在一些特殊困难。一般规定,高考语文阅卷老师由大学教师、高中教师各50%组成。但是阅卷补贴过低,平均每人每天少于200元。不少大学老师因为补贴低或科研教学任务重,就越来越多地派博士生甚至硕士生去阅卷。这些年轻人缺乏教学经验,往往单纯按照大学所学或个人喜好去阅卷,评分的标准波动较大。
高中语文教师大多对阅卷倒是有积极性,但其主要目的往往是为了掌握高考命题动向和阅卷思路,以便备考。有的学区、学校,甚至把轮流派老师参加阅卷作为备考的攻略。所以,更换的比例很大。这一切都给评卷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记者:问题那么多,有什么改进的办法吗?
温儒敏:首先还得从高考作文命题开始改。改掉泛话题化命题和自选文体的考察方式,代之以加强限制性,明确要求文体的出题考察方式,明确给予材料范围,杜绝考生套写作文;改变考生片面追求文笔,“学生腔”、“文艺腔”严重的倾向,增加思辨的内容要求;改变一心应付“高考作文”这种特殊考试文体的现象,多往理性思维靠一靠,有意识地考查学生撰写规范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的基本能力。
此外,我有一个大胆的建议,就是将高考语文卷从目前的150分总分增加到200分,其中作文增加到100分,扭转轻视母语学习、学生语文能力下降、语文教学被边缘化的趋势。这可能被认为不现实,只要真的面对一下语文教学已被严重边缘化的“现实”,也许就会觉得未尝不是个办法。再说,语文是基础的基础,考查的不只是语言或者文学的能力,更是思维能力和整体素质。(记者 吕绍刚)
点击进入:2011高考答案点击进入:2011高考试题答案交流
·2021年高考北京卷作文深度点评与范文(1) (2021-6-8 19:34:13)
·2021高考作文:全国八套卷都强调了青年责任与担当 (2021-6-8 10:21:43)
·2021年高考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怎么写? (2021-6-8 8:49:05)
·2021高考新高考Ⅱ卷作文:从三个维度入手写好"人" (2021-6-7 18:57:46)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解析来了 (2021-6-7 16:29:25)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