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语文 > 高考语文辅导 > 正文

高考语文文言实词释义题失误原因与对策

来源:考试吧(Exam8.com) 2011-9-22 15:24:08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高考语文文言实词释义题失误原因与对策。



  2.结构推断法

  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互文句和并列结构非常多,其中位置对应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简易推出繁难。如中学课本中的下面两例:

  ①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贾谊《过秦论》)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

  ①句中,“固”与“地”处于对应位置,我们借助“地”可以推断“固”应当是名词,进而解释为“险要的地势”。②句中,“忧劳”与“逸豫”处于对应位置,加之“兴国”与“亡身”语义相反,可以推断“逸豫”义应与“忧劳”相反,就是“安逸享乐”之意了。

  再如2007年高考浙江卷第11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畏其敏畏:担忧

  原文全句为“畏其敏,而服其工也”。在该句中,“畏其敏”是与“服其工”对举的。为此,我们可以借助“服(佩服)”的意义,推断出与之对位的“畏”的意义。“工”与“敏”的评价取向相同——均为正面,所以“服”与“畏”的情感取向也应相近——均为褒扬,可以解释为“敬畏”,据此可以推断出C项“担忧”的解释是错误的。

  3.语法推断法

  对实词所在的短语作结构分析,对实词所在的句子作成分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很快推断出文言实词释义的正误。如2010年高考重庆卷第8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贫甚,质女婢于人质:人质

  通过对“质”所在的句子作成分分析,可以发现“质”是谓语,“女婢”充当“质”的宾语,而“于人”则充当“质”的补语。据此可以断定,“质”应为动词,所以D项将它解释成名词“人质”是错误的,应解释为动词“抵押,典当”。

  4.语境推断法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准确地阐释了语境推断法的内涵,要想推断实词的正确意思,必须结合语境认真揣摩,仔细分析。上下文之间的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更为我们提供了一把准确推断实词词义的钥匙。如2010年高考广东卷第5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上语诸将曰语:谈论

  从语境“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可以看出:这是一段皇帝与臣子的对话,话题是战争的形势和所应采取的对策——皇帝力主“先击”,而臣子则主张“固守”。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A项“谈论”的解释于理不合。因为如果“语”解释为“谈论”,那么皇帝下面的谈话就应该围绕“语”的宾语“诸将”来进行,否则,就“跑题”了。而皇帝下面的两处谈话说的都是“战争”,而对“诸将”均只字未提,这岂不匪夷所思?根据语境,该句中的“语”应该解释为“告诉”,这才符合围绕战争的君臣对话氛围。

  5.成语推断法

  现在运用的成语,还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熟知的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使解题“柳暗花明又一春”。如2010年高考辽宁卷第4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初以荫为泰宁主簿荫:功绩。

  成语“封妻荫子”中的“荫”义为“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的入仕权利”,用在此句中恰好吻合。该句的意思是“开始赵良淳因先辈的功德做了泰宁主簿”;而按B项“功绩”的解释,赵良淳是凭自己的功绩做上泰宁主簿的,这显然有违上文“赵良淳,字景程,丞相汝愚曾孙也”的文意。2010年高考试卷中的下列试题也可通过成语推断法来进行解答:

  ⑴(北京卷第6题A项)居善药居:聚积,搜集

  ⑵(山东卷第9题C项)遽薄京师薄:逼近

  ⑶(湖南卷第6题A项)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敌:敌人

  上述三例中实词的词义可分别依据成语“囤积居奇”“日薄西山”“势均力敌”中加点的词的词义推断而出,通过比照可以看出,第⑴⑵例的解释都是正确的,第⑶例的解释是错误的,应解释为“对等,相当”。

  解答高考文言文实词考查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你掌握的推断“武器”越多,你答题的准确率就越高。

上一页  1 2 

   编辑推荐:

  各地2011高考满分作文汇总

  2011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专题

  视频:权威名师团点评2011高考真题答案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fengjun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