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2021高考作文 > 作文专家指导 > 正文

高考作文不靠模仿靠积累 写作也应重个性

来源:新民晚报 2012-6-1 9:09:36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高考成绩上周末揭晓,与此同时,一些学校已经召集2010届新高三年级学生,针对今年高考情况,揣摩命题趋势,开始“强化练习”。高考作文如何得高分,或更成为大家最关心的话题。

  一些刚带班参加完高考的语文老师提醒,别先忙着模仿优秀作文,注重日常积累,培养自己的语言个性才是要紧的事。

  1 小“古文迷”赢高分

  总分547分,语文126分,看到这个成绩,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考生李汉平紧张的心放下了——考试结束,小李对了标准答案。由于语文选择题上有硬伤,算了算分数,要想得高分,必须作文达到一类卷分数。果然,作文给自己争了气。小李通篇用古文,写自己习字时和郑板桥的一次对话,引出观点——成功不是一时灵感闪现,也不是浑然天成,苦练和创新二者缺一不可。

  小李告诉记者,父母都从事中医行业。虽然自己报考的是理科,但受家庭氛围影响,从小就喜欢阅读古代典籍。升预备班的暑假,他还试着续写了《三国演义》。读到中意的作品,他便留意背下来,高三上学完苏洵的《六国论》,小李被文章的气势所吸引,干脆找来苏洵的更多作品阅读。同时,小李爱好书法,虽然已经考出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书法8级证书,但直至高三,他还是会提起毛笔写写字,让自己的心静一静。临摹作品时,又能带他再次沉浸在钟爱的古文世界。

  如今,小李的脑海里已经“印”有百余篇古诗词和古诗文,一张口,很多句式都能“蹦”出来。他觉得,自己日常写作时更有底气。相比不少考前忙着背“素材宝典”的同学,小李显得不慌不忙。

  2 写作也应重个性

  在小李的语文老师看来,新颖的构思和扎实的古文功底,是帮助小李得高分的关键。令她欣慰的是,班上语文成绩得到120分左右的几名学生,都不是硬套作文模版的孩子。平日里,他们就时常在作文结构、选题上有所创新,语言表达也有很鲜明的个人特色。

  “老师可以在表达方式、作文结构上教一些技巧性的东西,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表达的冲动”,这名老师强调,作文要想出彩,一定要言之有物,才能流畅地讲述某个事件,论证自己的观点。遗憾的是,目前的教学实践中,给学生自由表达思想的机会,还远远不够。作文原本应该是思维体操,结果成了应试操练。很多学生的作文,看似有观点,但无法深入探讨,更看不到写作者的个性特质。

  一名多年执教高三的语文教师坦言,虽然高考作文体裁不限,但综合多年考题,擅长写议论文的同学明显占优。事实上,学生写作,记叙文、散文甚至科幻小说都各有擅长,很难说孰优孰劣。他也建议,高考作文可以取消“不能写诗歌”的禁令,让小诗人的才华也有用武之地。

  境界

  余习书法,十有余年矣,终不能得其大略。临池既倦,心中亦自不平:曩者江郎受业于异人,遽成大家;如使书家执吾手,亲授成书之道,必能有所广益,得脱笔耕之苦也。

  少顷,有声作于门,启而视之,一长者于右,衣着步履,悉如古人,气度亦不凡。见余,乃前曰:“吾先世郑燮,已列仙宫。今下界一游,适闻汝太息者再,遂至,愿闻其详。”

  余大喜,因邀入室,问曰:“《兰亭》既成,咸以为千载行书第一。世人争相临摹,然得其三昧者鲜矣,以其神韵高妙,非后人所能及也,然吾究其成书之道,不过衔觞赋文,聊为记叙,非向以为宿成者也。是故神通之品,实乃天成。若无右军笔法,虽笔耕千遍,不能也。先生善书,必知其笔法,愿学之。”

  郑燮怫然不悦,叹曰:“呜呼,‘笔法天成’!吾闻其论也久矣,未尝不怒其惑之深也。汝知右军笔法高绝,而未见其研习之苦也。右军濯砚,竟成墨池,怀素葬笔,终为笔冢。书家之临池不倦,如此其至也。今汝不顾其艰辛至此,而欲一朝之间,尽得右军笔法,亦已难矣。樊川曰:‘蜀山兀,阿房出’,放诸书道,亦可谓‘墨池显,兰亭始出’也。”

  余悻悻然,曰:“虽然,书道贵于自然。先生所创‘七分半书’,参楷、隶之道,浑然天成,固不为斧凿也。吾欲谋其变,惜无天成笔法,纵有所得,不过营营于点划之间,不可谓通神之品。虽笔耕不辍,亦何如哉?”

  曰:“是何言语!逸少曰:适我莫非新,谋新者,以人力求谋诸书道之变化,固非天成者也。况书无定法,犹水无常形,吾求其变,岂可怪也欤?子敬出,笔惊风雨,不堕乃父之名。吾观其融真、草、篆、隶于一炉,而创破体,何其气概之盛也!其所创连绵草者,似奇反正,若断还连,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如火筋画灰,连属无端末,天下子敬第一品也’,米元章奉之神品,岂顾其谋新求变而非彼所谓天成者耶?”

  “是故无笔耕之勤,无入书家之伍;无谋新求变,无为通神之品。庸人不识,正襟危坐,辍笔不耕,而曰‘待其天成’。吾恐其笔法未成,而岁月蹉跎也。”

  “岂独书道如此,万事皆然也。必以逸少临池之勤,子敬求变之勇,乃克有济。二者得兼,然后存乎一心,随意挥洒可也。至于无为无谋而欲一朝功成,其可得乎?”

  余长揖而谢曰:“谨受教。愿乞墨迹,以偿夙愿。”

  先生欣然援笔,而书“‘勤’、‘勇’以济,莫之能伤”。既成,乃叹曰“吾于仙界,始知后人有词家三境之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临池不倦,笔耕不辍之境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谋新求变,硕果累成之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根基既具,于妙处偶得之至境也;至境虽妙,苟无‘勤’,‘勇’于前,亦不能及也。呜呼,静庵所谓,岂独词家也哉?是亦书道之三境,为人之三境也。愿汝尊之守之,永世莫忘!”

  遂出,不知所终。惟所题数语,犹存墨香。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zhaodan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