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动态 > 黑龙江 > 正文

报考热门就业冷 如何打破怪现象

来源:黑龙江日报 2012-8-27 10:23:10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近日,黑龙江省本科三表录取工作顺利结束,记者从教育厅了解到,今年考生的报考热点依旧集中在财经、政法、生物工程、国际贸易和英语等一些专业。但与报考热门专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报告中指出中国高校9大“高失业风险型专业”,分别是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国际贸易等就业冷门,却一直是考生和家长眼中的报考“热门”。

  热门因何遇冷?怎样加强引导并缓解这一现象?

  部分专业陷入“冷热怪圈” 招生时热门就业时遇冷

  黑龙江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并不出乎她的意料,因为从2010年开始,这9个专业的就业情况就不乐观。

  现实情况也的确如此,郑杰是黑龙江黑龙江省某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他告诉记者,四年前报考大学志愿时,大家都说学经济比较好,于是就选择了当时比较热的工商管理专业,可在找工作时情况并不乐观。“虽然很多招工单位都要这个专业的学生,可学这个专业的人实在太多了,竞争激烈,早知道就应该报考一个冷门一些的专业。”他很懊恼地对记者说。

  其实很多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都有和郑杰一样的烦恼。当初报考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盲目地报考“热门”专业,而找工作的时候,却发现昔日的“热门”变成了“冷门”。记者从多家人才市场和招聘网站了解到,财经、政法、金融、计算机、生物工程、国际贸易、英语和法学等多年来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目前已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

  正因为前些年过于“热门”,就业时就必然“爆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关立峰分析认为,时下哪个专业“热门”,哪个专业就业形势较好,就必然吸引考生及其家长的注意。生源是院校办学的“命根子”,高校为了扩大生源,必然会一哄而上开办热门专业,其结果必然是“热门”专业,“冷门”就业。

  对于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黑龙江省内某大学动画专业的教授很无奈地对记者说:“主要是调研太少了,每个学校都希望自己的专业齐全,而多数高校在开设新专业前,没有进行前期的人才市场调查。以我任教的动画专业为例,1999年,全国只有两所高校开设了动画专业,而到了2008年,全国共1230多所本专科院校开设这个专业。可是基本没有学校会去调查,动画行业到底需要多少人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黑龙江省内某高校教育学院教师认为,很多高校在开设专业时仓促上热门专业,造成新设专业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不高,毕业生水准比较差,所以无论多热门的专业,就业一定会遇冷。

  “冷”“热”无恒温 理性选择专业勿“跟风”

  多年从事辅助高考学生报考志愿的哈尔滨师大附中教师郭建民(微博)告诉记者,自从高考结束以来,他就不断的被问及一个问题:哪些专业比较热门?“所谓的哪些专业比较热门,实际上就是在问哪些专业就业形势好,可是报考热门的专业不代表四年后就是就业热门的专业。”

  其实报考和就业专业的“冷”与“热”并不绝对,郭建民老师对记者说:“现在大学专业的‘冷’与‘热’,和国家的政策和经济形势关系很大。比如经济类的专业,这几年很热,但如果一旦调整经济政策,或者是遇到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一些经贸类的用工单位自然会减少招工数量,就业形势就会改变。因此,现在看来很好很热门的专业,一旦国家调整政策,可能就会变成就业不好的专业。因此,学生、家长在报志愿时,不能仅仅看是不是‘热门’,一味地跟风。还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尤其是考生的兴趣和这个专业的发展路径,理性的选择自己的专业。”

  黑龙江省教育厅就业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则认为,虽然现在很多热门专业在就业时遇冷,但并不意味着这些专业不能报考了,每一个专业的存在都意味着社会的需求,因此考生和家长除了选择专业,还要考虑到学校的实力和特色,比如某一工程类的高校忽然开办了一个“热门”文科类的专业,即便这个专业就业好,也未必会给学生带来好的就业机会。

  黑龙江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认为,家长和考生在选择专业和学校的时候,还要摆正心态。“这几年高职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不断攀升,甚至有供不应求的趋势,现在很多‘蓝领’不仅受到尊重,而且工资待遇也不输给‘白领’。就一个社会来说,需要的是更多的普通劳动者,公务员和企业高管毕竟是少数,所以高校、考生和家长应该调整心态。”

  引入第三方 理性评估预警

  “既然知道某些专业不好就业,为什么教育行政部门不能发布预警或进行干预,削减被亮红牌专业的招生呢?”记者在进行调查采访时,听到很多考生和家长提出这样的疑问。

  一位多年从事大学毕业生就业研究的专家对记者说:“在国外,有的专业可能是学校的优势专业,但因为市场需求量小,就可能会减少招生名额,甚至暂时停办这个专业,而在国内,这是很罕见的。国内很多高校在开设热门专业和进行招生时,并没有考虑到投入与产出,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传统的专业没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新设专业没有根据市场需要教学和招生。”

  不过也有专家反对这种“设置专业市场说了算,教育行政部门靠边站”的观点。他们认为,有的专业虽然在就业上并不好,但其存在有很大的意义。比如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情况不好,但这个专业对于科学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实际上很多就业不好的专业,恰恰也是产生稀缺拔尖人才的专业,高校不能完全的市场化。

  相关人士认为,人才市场与教育市场需要一个整合过程,并不能市场或是行政部门一方说了算,需要一个第三方的评估机构。有个专门机构做这样的评估、统计、预警是有必要的。比如通过统计、评估,对某个专业亮红牌、黄牌,这对高校是个促进,促进学校修正此专业的培养方向,而对于就业形势不好的学校及专业,可通过市场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式,缩减其招生规模,这或许是一个可行方案。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zhongze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