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抓住典型问题,争取融会贯通
由于题海战术的影响,考生们都以做多少套练习来衡量复习的投入度,殊不知有的练习属于同一层次上的重复劳动,有的还会形成负迁移,重点得不到强化。所以必须抓住典问题进行钻研的力度,扩大解题收益,提高能力层次。
复习阶段,关于例题的处理,不能停留在有方法、有思路、有结果就认为大功告成,草草收兵,曲终人散,就太可惜了。抓住一些典型问题,借题发挥,充分挖掘它的潜在功能。具体的就是解题后反思。反思题意,训练思维的严谨性;反思过程与策略,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反思错误,激活思维的批判性;反思关系,促进知识串联和方法的升华。
另外,我们还要学会典型问题的引申变化:类比变化,有利于知识和方法的巩固,推广变化,有利于递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开放性变化,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用性变化,有利于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五、精读考试大纲,确保了如指牚
《考试说明》是就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三个问题的具体规定和解说,有的省市使用了二期课改教材,有的省市在过渡阶段,所以《考试说明》必然有调整的内容,所以必须高度重视,明确要求,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果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容易造成误解,认为要求不高,都已经复习好了,产生盲目乐观的情绪。必须加强学习考试说明的力度,保证有的放矢。
首先明确考试的知识要求。针对教材与复习时的笔记逐条对照,看是否得到了落实,保证没有遗漏,更要保证到位,不同的知识点有不同的能力要求,只能高举高打,才能游刃有余,没达要求的决不罢手。
其次要明确考试的能力要求。不同的学科,对考生有不同的能力要求,看对应的要求是否在复习时得到了训练,特别是二期课改对创新与探究能力的要求是否得到了落实。
还要明确考试对思想方法的要求。目前高命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方向。强调“通性通法、淡化技巧”。所以对考试说明中要求的方法,是否心中有数,特别是教材的例题体现的思想方法是否已经掌握。只有掌握了思想方法,才能在考试时以不变应万变。
另外,对试卷的形式,涉及的题型、考试时间、分值等等也应一清二楚。
六、梳理归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复习过的知识虽千头万绪,但只要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就可达到层次分明,纲目清楚。
学习是个“由簿变厚”,再“由厚变簿”的过程。前一程时间,以本为本,进行练习和巩固,不断进行思考和扩展,使得知识和方法不断丰满而充实。现在该是“由厚变簿”了,针对教材,以知识点为线索进行梳理,使得知识系统化,记忆的效率也会提高许多,运用起来就眉目清楚、得心应手。在梳理时,最好不要用课本或笔记中的原话。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理解性描述,然后再对照纠正,这样效果会更好。这也就相当于记忆中的心理预演或尝试回忆。
梳理时,可以用“树形”图进行归纳,使得所学知识形成体系,也简洁明了地显示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和每一学科的全貌。
·2021高考数学全国乙卷整体点评 (2021-6-10 9:42:40)
·2021年高考数学试卷难度大吗? (2021-6-9 17:37:53)
·2021年高考数学试题有这3个特点 速看! (2021-6-9 9:31:53)
·2021年高考数学试题评析(新高考全国卷I) (2021-6-8 19:52:03)
·命题专家评析2021年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 (2021-6-8 17:43:53)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