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家长专区 > 亲子沟通 > 正文

高考考生家长该怎样帮孩子克服畏难情绪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2-10-20 15:24:04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案例描述

  贺先生的孩子就读于一所重点高中。两年前参加中考时,孩子以年级前20的名次被学校录取。高中阶段的前两年,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比较稳定。随着高三新学期大幕的拉开,小贺虽然依旧刻苦努力,但接连几次单科测试成绩一直徘徊在班级中游。在刚结束的这次月考中,他的年级排名竟然跌至全年级的80多名。接到成绩后,贺先生和妻子并没有过多责备孩子,而是一如既往地安排好孩子的生活,可小贺却一直表现得非常郁闷。起初,夫妻俩认为孩子是因为成绩下滑而产生了自责感,但这两天,孩子多次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考试的畏难情绪。吃饭时,孩子说:“再过半个月又要期中考试了,怎么考试这么密啊?要是能不参加考试就好了。”听着孩子的话,夫妻俩的心都揪了起来。贺先生表示,孩子刚开学一个半月,后面还有近8个月的时间。倘若从现在就对考试如此厌烦,那后面的多次备考测试和最终的高考该怎样进行呢?

  记者调查

  记者从多位中学老师处了解到,像贺先生遇到的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几乎每年都会有一部分高三生出现类似情况。相关人士表示,这种出现畏惧考试的情况会更多地发生在学习成绩优异但心理素质、承受力较弱的孩子身上。由于心理压力大,这部分孩子越是到关键性的考试就越无法正常发挥。一些考生由于害怕排名落后,对考试产生畏难情绪,更有甚者会找出各种理由逃避考试。

  建议

  父母遇到上述情况后该怎样处理呢?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第一六六中学心理教师张瑶。张瑶表示,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多半是压力过大导致的。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保持冷静,并及时分析孩子产生压力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帮孩子尽快走出心理低谷,重新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考试,乐观迎考。

  首先,父母要学会冷静、客观地看待高考。升入高三后,“高考”便成了很多考生家中提及频率最高的两个字。不少父母为了能在明年和孩子一起享受金榜题名的欢乐,不仅在生活上嘘寒问暖,换着花样地为孩子补充营养、强身健体,还会绞尽脑汁、想尽办法为孩子创造“真空”般的环境,陪孩子每日苦读。看着父母为自己精心打造的一切,孩子可能不会过多地表达什么,但心里却会增加许多无形的压力。就贺先生家的情况而言,虽然孩子成绩下滑后父母没有过多责备,但父母表现出的焦虑、无奈却会在不经意间传递给孩子。想着父母长时间的关照和期待,孩子的压力增加也就不言而喻了。

  此时,父母要为孩子松绑,要让孩子明白,高考只是人生中一次比较重要的考试,而非决定命运的考核。在当下,成功、成才并非要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才能实现。只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加上勤奋与努力的付出,就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实现自己的价值。

  其次,父母要帮孩子客观地分析考试失利的真正原因。一些孩子惧怕考试是因为虚荣心作祟。由于高三的多次考试要进行年级排名,所以一部分成绩相对较好的考生便会在心里产生莫名的压力,患得患失以至影响正常发挥。对于这部分孩子,父母要弱化他们在每次考试后过分关注分数、排名的想法;要让孩子明白,现在每次考试的意义在于发现问题、查缺补漏,而不是比分数高低。只有将孩子的关注点从分数转移到考核本身上来,才能消除他们对考试的畏难情绪。

  另外,对于成绩处于中游的考生而言,父母则要帮孩子克服因考试失利而产生的自卑情绪。面对欠佳的成绩,这部分孩子习惯把原因归结于自己脑子笨、能力低或考试题目太难自己应付不了等。一旦产生“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赶上别人”这种糟糕的心理暗示,孩子便很难再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慢慢地就会产生自卑甚至自暴自弃的念头,最终丧失自信心。此类孩子的父母要帮孩子卸包袱、多鼓励,扭转孩子不好的心理暗示,帮他们明白只要努力便会有所收获。只要孩子明白命运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便会正视每次考试,主动改变现状,有所进步。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zhangyuq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