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语文自主命题历经十年。十年里,北京市高考命题组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本文试图以这十年来北京市作文题目为例,谈谈自己对作文命题基本规律的认识。
有朋友问我:以前你怎么不批评语文高考试题,从2007年开始却批评个没完没了?这种猜疑的主观指向虽已彰显,但我无意以其人之道还度其人之心,无端猜疑毫无意义。我只想说:根本原因是,自己此前的认识水平不够;现在我的认识有所提高,而高考题目的水平似乎还在原地踏步——我的疑问由此产生。提出批评也并非针对命题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何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都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局限。我只希望用质疑促进讨论和思考,从而帮助高考命题减少失误,进而上升到更高的境界。
和许多一线教师一样,我也曾经是高考语文试题虔敬的崇拜者,视题目和参考答案为金科玉律,为教学和备考的良师益友。高考语文试题也的确是我从事语文教学和指导高考备考的启蒙教材。如果说我现在对作文命题的根本规律有了一些新的认识,那也正是建立在北京命题的劳动、探索、贡献、经验和教训之上的。
我们曾经认为,作文题目是为写作划出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写作就符合题意,逾越了这个范围即为跑题。现在看来,这种认识是不够恰切的。因为,对这个范围的界定,是建立在“作文常识观”的基础之上的。“作文常识观”将作文题目视为常识答题,而不是展示写作者思维的窗口。其实,对作文题目允许范围的界定,并非题目自身的属性,而是界定者自身思维范围的显示。如果说作文题目可能辐射的空间有一个范围,那么这个范围就是无限广阔的生活。正如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作文题目的范围也是无限广阔的。它有多么广阔?我达不到它的边际,任何人也达不到,就是全世界的人合在一起,仍然不能穷尽一个作文题目。庄子说:“我生亦有涯,而学亦无涯。”我们可以借用来说作文题目。作文题目的外延是没有边际的,是我们的认识有限,我们往往是在自己的坐标点上,以自己有限的视野和思维能力看待一个个作文题目的。作文命题、阅卷、教学中的诸多问题,乃至每年高考之后对作文题目的评说、指摘和恶搞也大多源于这种“作文常识观”的范围界定观念。当我们换用一种新的“作文思维观”看待作文题目的时候,此前我们的种种困扰,也便迎刃而解。
今天,我可以清楚地、负责任地说,高考作文题目的本质是提供给考生一个构思、谋篇、成文的原点——作文题目,是写作的原点。考场作文是对这原点的演绎,是由原点出发,在生活的广阔空间中,发挥展示思维,向广阔生活的辐射。给标题和给话题作文是给出一个原点,作为写作依据;给材料作文则给出一种生活场景,其中包含若干原点,供考生选择。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这不仅是一个教学与考试必须遵从、落实的标准,也是对写作固有规律精辟的揭示。写作是同学最重要的表达与交流的手段。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当然是无限广阔的生活空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当然也只有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生才可能享受表达的自由,体现表达的个性,展示表达的创意。任何违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观念,实际也是对写作固有规律的背离。
感谢北京市十年来的高考作文题目,我的一点儿新认识,就萌生于这方沃土。下面,我具体解说这十个题目给我的教益。在此申明,当年我并没有现在这样的认识。
相关推荐:
·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试题分析 (2021-6-8 17:55:18)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全国乙卷) (2021-6-8 11:20:55)
·2021年高考语文解析:四个关键词解析语文卷 (2021-6-8 11:08:59)
·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释放哪些改革信号 (2021-6-8 10:51:17)
·2021高考语文试题:春风化雨 讲述高考育人故事 (2021-6-8 10:23:22)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