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2021高考作文 > 作文专家指导 > 正文

2013高考作文专家指导:写景文教学十步

来源:考试吧 2013-3-11 12:10:29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2013高考作文专家指导,写景文教学十步走。

  从客观观察到审美观察,从写景文写作到叙事文写作,从叙事文写作到议论文写作;从作文到诗歌欣赏、散文阅读。嘿。悄悄进去,徜徉其中,师生自觉妙不可言。

  01.从整体写景到分解写景

  英国符号作家苏珊。朗格说:“当某种感情被完美地表现出来时,我们就说这件艺术品是优秀的;当某种感情未被完全表现出来时,我们就说这件艺术品是粗制滥造的;当一件艺术品未表现出任何情感时,我们就称这件艺术品是低劣的。”一些中学生写景状物“粗制滥造”的倾向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观察笼统而不细致,描写概括而不具体,当然谈不上“完美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要克服这样的毛病,首先应该学会“分解”,即在整体观察与写作的基础上学会分解观察与分解描写。

  02.从分解写景到开放五官

  第一步讲的分解写景,主要是将眼睛看到的景物通过不同的方法“分”下来进行详细描写。但是,观察景物单靠视觉这一感官,有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性,住住难以深刻地感受事物与立体地描绘景物。我们还需要学会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与描写景物。古人写景就喜欢这样做,同样写“春”:“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的是视觉,“红杏枝头春意闹”用的是听觉,“踏花归来马蹄香”用的是嗅觉,“吹面不寒杨柳风”用的是触觉。我们只要仔细回想一下那些留在大脑中的经久难忘的景物形象,就会发现除了来自视觉的,还有来自其它感官的。也就是说,视觉仅仅是一种观察通道,人们观察与感受外物或景物的感觉器官,还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我们观察写景如能开放五官,充分地欣赏、品味与把玩景物,进行一定的语言加工,就能立体地全方位地创造出真切感人的图画来。

  03.从开放五官到透视观察

  第二步讲的开放五官,就是打开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觉通道,品尝与观赏景物。然而,人们观赏景物主要运用的还是视觉感官;有研究表明,大脑获得信息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通过眼睛进入的。因此,如何使优化视觉观察,如何使视觉观察更好地为写景状物服务,则成了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这第三步讲视觉观察中的透视观察。透视的基本要素是"视点"与"视线"。与观察者的眼睛等高的水平线叫"视线"。再从观察者所站立的地方向上引一垂线,两条线相交之处就是"视点"。观察者视野中一切物体形态的变化,都受到视线和视点的制约;凡是在视线之上的,即实际上比视点高的东西,近的变高而远的变低;凡是在视线之下的,近的变低而远的变高。根据透视观察的原理,把所看到的景物逼真地描绘下来,往往能创造出连自己也意想不到的神奇景象。

  04.从透视观察到简化处理

  抓住景物的特征,注意准确的观察,描绘真实(包括一般透视)的景物形象,这只是写景状物的基本要求。然而,让景物摆脱其植物属性,超越其客观形象,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而获得鲜活的生命,则是写景状物的高一级要求。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就应该学会审美观察与美化景物。

  怎样进行审美观察与美化景物呢?美学上有一种审美方法叫做简化,就是不太顾及实际事物的原有模样,而致力于追求其某个方面的特征,以符合表情达意的需要。这种追求就是突出、弘扬、甚至夸大客观景物的某个特征或某个部位。其“超越自然”的做法,似乎是一种“简单化”的处理,其实是一种审美观照与审美处理。而情景交融的画面,诗情画意的场景,主要就是通过作者审美简化描写出来的。所以,学会简化,懂得审美,对于提高中学生写景状物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05.从简化处理到多级变形

  朱自清写荷叶,把它变成舞女的裙来写,写月光,把它变作流水来写。古人也是这样,就人和花而言,不喜欢就人写人,喜欢把人变作花来写,如“人面桃花相映红”;不喜欢就花写花,喜欢把花变作人来写,如“落花犹似坠楼人”。人们为什么要如此多事,喜欢用另外的事物来写眼前的景物呢?德国表现主义者解释了这个秘密:“世界存在着,再去重复它就没有什么意义”,人们所表现的“不是事实,而是精神。”我们写景状物也不应该仅仅照实物临摹,而应该通过联想与想象的手段合理地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借用一个现成的美术术语来概括这种方法,就叫做变形。而要使景物充分地表现作者的情怀,要使画面充满浓郁的诗味,则需要学习多级变形。

  变形是简化中的一种审美方法,它侧重改变客观景物的原有面貌;多级变形则是逐层深入地进行审美改变,向着离客观景物的远方迈进。只要合理渐进,就能创造出更加神奇的画面来。

  06.从多级变形到幻觉加工

  人们观察景物有时会产生幻觉。而把这种幻觉捕捉住,再进行必要的文字加工就叫做幻觉描写。幻觉与变形相比,突破实际景物的力度更大一些。变形,并不脱离实际景物的基本特征,作者所进行的改变只是一种量的改造,所创造的形象与原来的景物或神似,或形似;幻觉,则依据于作者的幻觉,可以脱离实际景物的特征进行质的改变与创造。从表面上看,幻觉描写是对虚幻景象的描绘;而实际上是作者对自己心理感受的一种真实临摹。在写景状物中,运用幻觉方式创造出来的画面更加生动,更加迷人。

  07.从幻觉描写到物我同化

  幻觉,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心理现象;只有在产生幻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幻觉加工。如果没有幻觉或者合适的幻觉,怎么办?怎样才能凭借我们的主观努力追求到情景交融的状物画面?物我同化。

  物我同化是情景交融的重要秘密。物我同化是指既将景物化为作者,又将作者化为景物;在分不清何为景物何为作者之际,创造出来的景物形象便是情景交融的画面。

  08.从物我同化到移情于景

  物我同化的一些具体方法有:“物--我--联--化”、“我--物--联--化”、“我--物--我--联--化”,等等。但是,在实际写景中,更多的时候应该省略“我”与“联”,直接将作者的情感恰当地融到景物之中。这种方法就是美学中常讲的移情。德国美学家费肖尔说移情就是“把我的情感移注到物里去分享物的生命”。这种设身处地“分享物的生命”的方法,不仅适应于和我们人类相类似的生物;而且适应于和我们毫不相干的事物。人们也可以将情感外射给一切东西,使它们获得人的生趣。费肖尔说:“移情时我们不仅能和鸟鹊一齐飞舞;和羚羊一齐跳跃,而且能钻进蚌壳里面,去体味在一张一翁时那种单调生活的乏味。不仅能想象自己是一棵树,而且能享受幼芽发青时的阵痛与柔条临风时的快乐。”

  有些中学生学了物我同化,按照“物--我--联--化”等方法写景;可是景物还是不生动,不形象,不能取得情景交融的效果。先看下面一篇观察笔记。

  09.从移情于景到含蓄写情

  一些同学学习移情写景,动不动就直抒胸臆,不能将自己的感情自然而然地移入所写的景物之中。既不能使自然景物成为表情达意的载体,也不能创造美好动人的景物形象。要真正掌握移情于景的方法,应该尽可能让景物替作者“说话”,替作者抒发感情;应该尽可能让主观感情在景物形象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该直接地将它“指点”出来。这种方法就是含蓄写情。

  10.从含蓄写情到咏物言志

  含蓄写情,要求作者笔下之景能够充分地代替作者“说话”,代替作者抒情。也就是说,作者应该让自己的主观感情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该直接地将它“指点”出来。可是,如果一味追求含蓄也容易产生晦涩之嫌。那么怎样避免这种缺憾呢?《文心雕龙》说得好:“应物斯感,感物言志”;即作者有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怀。我们把这种写景抒怀的方法称之为咏物言志。比如许地山写《落花生》,先“咏物”,描写花生的可贵品质“它只把果实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拔出来”;然后“言志”,说明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能做表面好看而对别人没有益处的人”。

  编辑推荐:

  2013年高考大纲考试说明汇总(新课标)

  2013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汇总

  名师指导:2013高考如何拿下80%的分数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wei-l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