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2022高考志愿填报 >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 北京 > 正文

秦春华:北京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策略与方法

来源:北大招生网 2013-4-28 16:39:33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秦春华

  近几年,我接待了许多北京考生,回答他们关于如何填报高考志愿的问题。“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虽然每一年的考生都不一样,但他们提出的问题却大同小异,具有一定的共性。我想,招生老师之于考生,有点类似于医生之于患者,从某种角度而言,提供的都是咨询服务。帮助考生正确填报志愿,实现他们的人生梦想,这不仅是大学招生老师的工作内容,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目前,和全国大多数省市不同,北京实行的依然是高考前填报志愿。这种高考志愿填报方式的最大好处,是可以相对比较科学和准确地衡量考生的平时学习水平。当然,它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部分考生可能面临的落榜风险比较大——这需要通过其他技术手段加以弥补。事实上,填报高考志愿并不像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的那样复杂,它实际上是一个面临多重约束条件下的选择和决策问题。

  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考生所面临的最重要的约束条件有两个:一是平时在所在中学比较稳定的排名;二是“一模”成绩。当然,还有诸如家庭经济状况等其他约束条件,但一般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填报志愿是在高考前而高校录取是在高考后,很多考生担心出现发挥失常导致落榜。但事实上,目前中学针对高考的复习训练已经如此精纯,高考命题也日趋稳定,在高考中发挥超常和发挥失常这两种情况都非常罕见,是典型的小概率事件。无论你是风险偏好者、风险中立者还是风险厌恶者,一个人在决策时所依据的应当都是大数定律。如果完全依据小概率事件,很可能导致无法决策,更不要说正确的决策。

  一般而言,北京考生至少面临以下几个选择:一是京内京外的选择;二是热门专业冷门专业的选择;三是是否出国的选择。这三个大方向一确定,剩下的就是技术性问题了。

  在京内上大学还是京外上大学?这是一个问题。很多考生不愿意离开北京,很多家长也不希望孩子离开北京。产生这种心理的最主要因素是考虑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当然,安逸、舍不得和成本节约也是重要的因素。但是,在北京上大学和在北京就业是两个基本不相关的问题。前者未必一定能推导出后者。而且,在目前就业压力极大的情况下,本科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合适满意的工作,许多学生被迫要继续读研究生。在北京上大学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在北京读研究生,在北京读研究生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在北京就业。因此,从就业角度出发去选择上大学的地域,是一种看上去合理但实际上荒谬的决策。

  我个人的建议是,如果考生能够进入京内最好的大学,就可以选择留在北京;如果考生不能进入京内最好的大学但可以进入京外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就应当选择去京外。最差的选择是,宁可放弃京外的“985高校”,也一定要在北京上一所一般性大学。大学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黄金的时期,也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一所什么样的大学读本科,基本上决定了一个人未来将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同的大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京外很多著名高校,如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等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些大学里读本科,能够使一个人接受比较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对其未来的成长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教育不仅要看结果,更重要的是经历的过程。北京的学生视野宽阔,综合素质比较高,在这些大学里更能培养发挥领导能力,找到自信和感觉,往往有如鱼得水之感,本科毕业后回北京读研究生的可能性更大。即使从功利化的就业角度看,在上述“985高校”上大学也是正确的选择。现在的企业和机构在用人时越来越看重一个人的本科学历。“985高校”和非“985高校”的差异非常大。能够在“985高校”上大学将使你在就业时获得更大的优势。退一步海阔天空。死守着北京,你会发现面临的选择非常有限;放弃了北京,你会发现面临的选择大大增加了。

  对于那些一定想留在北京的考生来说,有一所质量很高但常常遭到忽视的大学应当受到更大的关注,这就是中国农业大学。很多人不愿意选择它是怕沾了一个“农”字。这完全是从字面解读带来的误解。在农业大学读书和当农民——不考虑歧视因素——是根本不同的两码事。从中国目前的发展轨迹来看,未来农业科技领域的发展空间极为广阔。能够有机会成为农业领域的权威,将给一个人的未来发展带来不可想象的机遇。退一万步讲,即使将来你不想再做农业了,仍然可以在研究生阶段转到其他高校去从事有关生物的研究。你在农业大学受到的扎实训练仍将使你获得更多的机会。

  选定了大学,接下来就要选专业。现在很多考生和家长选择专业时存在几个常见的误区:一是根据分数选专业,完全或基本不考虑兴趣——或许考生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生怕分数没有用“足”,生怕吃了“亏”。二是盲目跟风,选择金融等所谓“热门”专业。这实际上是第一点自然产生的结果。近年来,选择金融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这既不正常,也值得忧虑。三是不愿意选择基础专业,喜欢选择那些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能够直接和就业挂钩的具体专业。特别是哲学、历史、地质、考古等一些所谓“冷门”专业越来越面临无人问津的危险。

  上述误区既是短视的现象,也是短视的结果。事实上,所谓“冷”和“热”都是相对的。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的“冷”,明天就有可能变成“热”;今天的“热”,明天有可能变成“冷”。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哲学是最“热”的专业,经济是最“冷”的专业,短短二三十年,现在已经完全颠倒过来了——将来还有可能颠倒回去。大家一定要意识到,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上获得一定的地位,做出一定的成就,基本上是在本科毕业后的二十年左右。在这二十年中,随着世界特别是中国的快速发展,随着科技革命的日新月异,专业的“冷”和“热”一定会发生相对的变化。曾几何时,柯达是世界上最大的摄影器材生产企业,能够进入柯达工作是很多人的梦想,现在,它已经破产了;当苹果和三星发明了平板技术之后,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传统手机生产商已经陷入了困境——仅仅十几年前,能够进入这些企业工作是多么令人神往!

  我个人的建议是,考生在选择专业时,首先要扪心自问,我的兴趣是什么,我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自己终身感兴趣的领域,即使外部世界发生再大的变化,你也能够随时调整自己的步伐,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千万不要跟着别人的选择而选择。鞋子舒服不舒服只有脚知道。别人说好的专业你自己并不喜欢,又有什么意义呢?其次,你应当选择基础专业,最好不要过早地把自己局限在某一个狭窄的具体专业。今天,人们已经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世界是快速发展变化的,知识衰退的速率非常快。本科阶段最重要的是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养成他们终身学习的习惯,使他们获得未来处理复杂资讯和未知世界的能力。研究生阶段才应当进入具体而深的专业领域。最后,你最好不要为了挣钱而选择某一个看起来能挣钱的专业。理论上,所有的专业都能挣钱——只要你成为这一领域的权威和领导者;所有的专业都可能挣不到钱——如果你不能成为这一领域的权威和领导者。一个越想挣钱的人反而可能挣不到钱;反过来,一个并不以挣钱为目的的人却可能挣到很多钱。如果所有人都知道一个领域能挣钱,那么,这个领域挣钱的难度和竞争就会变得极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就可能挣不到什么钱。相反,一个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的领域——也就是所谓的“冷门”专业——如果你对此有浓厚的兴趣,能够成为这个领域的权威——因为参与竞争的人少,成为权威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你就有可能变成吸引资源的中心,钱会追着你跑,你就可以雇佣那些现在学习金融的人为你做投融资方案,为你打工。这时候,你挣的就是大钱,为你打工的人只能挣点小钱。在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资本雇佣劳动的定律可能要被颠倒过来,劳动可以雇佣资本。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是否出国。近年来,北京考生特别是优秀考生选择出国的比例越来越高。这可能和北京房价高有直接关系。现在,北京家长卖一套房子,足可以支付孩子在国外读书的费用还有余。这使得他们有能力直接选择去国外读书。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学生去哪里上大学是个人的权利,只要他(她)具备相应的能力。我个人的建议是,如果学生有进入国内最好的大学的能力,最好先选择在国内读完本科再出国深造。我丝毫没有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尽管这的确对我们构成了压力。对于一个人来说,上大学不仅仅意味着学习知识,同时也是一个塑造自我重生的过程。上大学时期的体验,结识的师长、同学、校友都会在一个人未来发展中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过早地出国读书——特别是读本科——很容易形成所谓“三明治人”——他们既无法融入国外社会,对中国社会和国情也不了解,最后可能会找不到根,陷入尴尬的境地。研究生阶段出国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到了那个阶段,一个人对国家社会的认知已经基本确定,也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社会关系,比较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事实上,除非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定位是国外,否则,本科阶段在国内完成还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毕竟,一个快速发展中的中国蕴涵了最多的机会。

  除了上述三点大方向外,最后还要注意两个技术性问题:一是要高度重视“一模”考试成绩的参考价值。高考是排序性的考试。一般说来,“一模”的成绩排序和最后高考成绩的排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细微的调整肯定会出现,但大的排序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如果考生的“一模”发挥失常,能够参考的就只能是平时的成绩了。也就是说,根据你所在中学连续三年考上某一所高校的学生数量,大体上可以判断出你今年考上这所大学的几率。二是要认真研究各个大学不同招生政策的细微之处。一般说来,各个大学历年的招生政策会保持基本稳定——因为必须给考生和家长以稳定的预期。因此,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考生要认真研读目标高校招生政策的细微之处,把所有能够考虑到的因素全部考虑进去,尽最大可能把所有能够利用的政策全部用足,力争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尽量减少不确定性的干扰。

  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秦春华

  相关推荐:

  2013北京高考满分作文2013北京高考作文题目 | 2013北京高考试题及答案

  2013北京高考志愿填报2013北京高考录取分数线 | 2013北京高考录取查询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zhongzexing